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达巍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中美缓和:不能高估,也不应低估

2021-11-04
545.jpg

中美关系自2018年5月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以来不断下滑,2021年1月拜登上任后也一直徘徊不前,如今终于出现了一些积极势头。华为公司高管孟晚舟被释放回国,拔出了中美关系中一根深深的“刺”。两国高级外交官在苏黎世举行了富有成效的会晤,贸易、气候和军事团队也开始恢复接触。特别重要的是,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总统有望在今年年内举行线上峰会。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北京和华盛顿能走多远?应当如何走?

显而易见,当前中美关系的缓和并不能把我们带回2018年之前。回望历史,50年前,由于华盛顿和北京都需要制衡苏联威胁,两国在现实主义思维推动下打破了双边关系的坚冰。约30年前,美国试图在冷战后向全球扩展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模式,而中国也希望搭上全球化的快车实现现代化,两国关系在“接触”战略下得到极大深化与拓宽。经过以上两个阶段后,中美关系在2017年底走入50年来的第三个阶段,“竞争”成为最突出的特征。没人知道这一阶段将持续多久,但显然目前的“回暖”是在“竞争”框架内的战术调整。与很多人一样,笔者十分怀念过去相对积极的中美关系。但这种感情带来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可能导致我们高估中美关系此轮回暖的战略意义。实际上,把握当前中美关系,也许更需要清醒的头脑和对现状恰如其分的评估。

中美关系近期的积极势头可能是两国关系重构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中美关系从2017年底开始从原来的“接触”框架向“竞争”框架调整,随后两国关系迅速恶化。四年过去后,双方似乎都认识到,两国关系整体框架的调整已不可避免,但竞争失控并滑向对抗和冲突并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之间应该是“你追我赶的田径赛”,而不是“你死我活的角斗赛”。美方官员也强调要进行“不至引起灾难的竞争”,要给中美关系装上“扶手”。近期中美关系回暖,实际上是双方试图控制竞争的性质、范围与程度。把过去几年中美关系的恶化与近期中美关系的回暖拼接在一起,才构成一个真正完整的“竞争”框架。

2022年秋天,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美国也将举行至关重要的中期选举。两国重要的国内政治议程安排意味着,如果一切顺利,本轮回暖势头大概也只能持续到明年秋季。在未来的大半年内,中美两国有很多事情要做。

华盛顿与北京在双边关系上最紧迫的议程,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激活两国的官方对话。哪怕这些对话极为困难,短期内难以取得成果,也要恢复对话的气氛和习惯,让两国各领域的官员即便在高度紧张的气氛下也能保持高频度对话,这对管控中美竞争至关重要。

中国很多人认为,当前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方前一阶段对美坚持强硬立场的成果。这与美方的认知相去甚远。美国方面很多人认为他们才是掌握战略主动的一方,目前两国关系正按照美方设定的目标和节奏发展。无论谁对谁错,中美两国都需要更加准确地把握对方的心态,如果双方都只是按照自己坚信的逻辑推动己方政策,这轮缓和恐怕很难持久。

拜登政府需要尽快采取行动,纠正上届政府遗留下来的一些明显错误的政策。在人文交流、关税等问题上固执己见,对中国的影响有限,对美国国际形象的影响却是深刻的。此外,拜登政府可能需要更加清晰地解释“战略竞争”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个概念过分模糊,很多中国人认为,美方用这个术语表述自己的战略意图实际上是不够诚实的。当然,中国在反对以“战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的同时,也需要尽快清楚地表明自己支持何种对中美关系的定型与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