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裴敏欣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教授

脱钩对美国来说并非易事

2019-12-10
1210-1.jpg

事到今天,中美两国的战略思想家都无法忽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两国深度一体化的经济已经开始脱钩,且随着两国整体关系日益敌对,脱钩速度有可能加快。

即使北京和华盛顿在12月中旬达成临时贸易协议,2020年美国大选年里达成一份让这场激烈贸易战停火的全面协议仍无定数,而且似乎遥不可及。虽然美国商界希望看到商业关系正常化,但来自美国国家安全部门和中国行政及立法部门内部强硬派的反对,会让这样的协议极难达成(即使不是不可能)。

在两国政府,“脱钩”的战略逻辑都很强大。对于美国的安全鹰派来说,与中国先在贸易上脱钩,再在技术和金融上脱钩,将使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大幅下降,其实力也将受到遏制。而在中方的强硬派看来,过度依赖美国的市场和技术会给主权和国家安全带来无法承受的风险。

由于双方有相似的地缘政治考量,中美之间的脱钩趋势肯定会持续下去,除非基本关系出现180度的转变。考虑到两国之间深深的战略互不信任、安全竞争的不断升级以及不可调和的意识形态分歧,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美国在脱钩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是,除非华盛顿有盟友的大力支持与合作,否则这一战略不太可能达到切实降低中国增长潜力的目的。

不错,仅中美在经济上脱钩就能给中国经济造成真正伤害,并削弱其增长潜力。美国也将因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尽管代价相比中国要低。但是,中国还同美国的盟友——特别是欧盟和日本——保持着深入而广泛的商业联系,如果没有这些盟友的支持,华盛顿的脱钩战略就只能收到部分效果。

一些数据说明美国面临的挑战:

尽管美国仍是中国最大的单一商品出口市场,但是欧盟与日本加在一起,其市场规模几乎和美国一样大。201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5400亿美元的商品,而欧盟和日本分别从中国进口了4340亿美元和750亿美元的商品。在外国对华直接投资方面,仅仅欧盟就是比美国还要大的投资者。2018年,美国在华直接投资总额为1070亿美元,而欧盟约为1940亿美元(2017年数据)。

显然,中美脱钩尽管会严重伤害中国,但仅仅美国一方脱钩却不太可能击垮中国的经济。未来几年美国面临的真正挑战,是说服其盟友也与中国脱钩。不过这确是一件难事。

可以肯定,在对中国的贸易行为、不断增强的军事实力、自大的外交政策和对人权的侵犯感到担忧方面,美国的盟友与华盛顿有共鸣。事实上,它们视中国为竞争对手,甚至是威胁。但与华盛顿不同的是,它们不认为中国对它们的地位、安全或经济福祉构成生死存亡的威胁,也不太可能效仿华盛顿的脱钩,因为那会让它们付出高昂的经济和地缘政治代价。

对于美国和欧盟,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于安全方面有迥然不同的利害关系。作为亚洲和平与安全的保障者和世界超级大国,美国比欧盟更能感受到中国力量的威胁,而后者有幸位于半个地球之外,只是一个没有全球地缘政治地位野心的后现代国家联盟。

所以,促使华盛顿实行脱钩战略的基本地缘政治逻辑,在布鲁塞尔要么不存在,要么弱得多。即便对于日本,中国所代表的也是另一种挑战。虽然从理论上说东京肯定面临来自中国的威胁,两国存在着长期的领土争端,但作为中国的近邻,一个大致稳定、友好的中国也是符合日本长期利益的。由经济脱钩引发的中美全面冷战不仅会让日本卷入其中,还会日益加剧地区的紧张和不稳定,没有多少日本领导人愿意经历这种情形。

除了不对称的安全利益,美国的盟友们还把中国视为它们最关心的气候变化问题上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由于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气候协议的决定让双方彻底疏远,美国的盟友特别是欧盟现在指望中国能在这一领域继续合作,与中国脱钩将使这种合作变得不可能。

最后,美国及其盟友的经济算盘也各不相同。对美国来说,经济上的危险,比如能否进入中国庞大且不断增长的消费市场,是实实在在的,但却可以承受。与欧盟经济和日本经济相比,美国强大的国内经济更独立于世界其他地区,因此美国有能力应对脱钩带来的冲击。而对欧盟和日本来说,失去中国市场的损失要大得多,因为中国经济是全球增长的主要来源,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张速度也快于成熟的美国消费市场。

因此,只靠谈判不太可能帮助华盛顿说服其盟友采取同样的脱钩战略。美国不仅需要开始把盟友当成真正的朋友,还必须有实质性的经济奖励措施,补偿它们为脱钩付出的代价。最重要的是,华盛顿必须重新树立其道德权威,夺回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领导地位。显然,这一切在特朗普当政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美国盟友与中国脱钩的唯一可能性取决于北京。此中的想象是,中国的一系列政策失误逐渐让美国的盟友相信,它是一个级别与前苏联相当的生存威胁。这种失误包括在香港以安全为由进行镇压、军事入侵台湾和南海、把在新疆的镇压升级,或者不能进行有意义的经济改革使中国市场对欧洲和日本公司更开放。

不用说,这种局面对有关各方都将是灾难性的。希望中国领导人不会让它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