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俞邃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特普会”意味着什么?

2018-07-26
3.jpg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7月16日的会晤在举世瞩目、议论纷纭中落幕。对于这次会晤,欢迎者有之,疑虑者有之,抵触者亦有之。

两个核大国领导人为弥合分歧走到一起商量全球性问题,试图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人类来说无疑不是一件坏事。世人以积极的心态加以关注,方合乎道理。

回顾冷战结束以来,由于各自的利害得失,美俄关系跌跌撞撞,既在合作中较量,又在较量中发展。最近几年,从乌克兰危机到围绕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争议,美俄之间摩擦加剧,甚至剑拔弩张。

面对这种状况,特朗普总统说:“我们与俄罗斯的关系从来没有如此糟糕过”。“为了建设更光明的未来,我们不能总纠结于过去。”普京总统说:“现在是就各种国际问题和敏感事务展开彻底讨论的时候了。”显然,这样的声音是明智可取的。

此次会晤之前,双方各有所备,却又似乎底气不足。特朗普一方面表示与普京会晤“不会坏……可能还有好事发生”,另一方面又说他将带着“低预期”参加峰会。俄方则有言在先,其外交部发言人声称“建议各位别抱太大希望,不要期待任何突破性成果,应该用务实的态度对待这类会晤”。

关于这次元首会晤的基本目标,双方外长预先做了解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7月14日表示,期望赫尔辛基会谈能够商定重启被中断的重要问题联络渠道,这将成为两国领导人会晤的理想成果。美国国务卿蓬佩奥15日原则上表示,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对各方都有好处。

会晤还是有成果的,有虚有实。所谓“虚”,双方彰显了合作意向,都表示“满意”,认为会晤“坦诚”、有“建设性”。俄罗斯借助成功举办足球世界杯,国际形象大为改善,也增添了“特普会”的某种和谐氛围。

所谓“实”,双方就美俄双边关系、“通俄门”事件、核裁军、朝鲜半岛、叙利亚、以色列、伊朗、克里米亚等重大问题交换了意见。会晤未按惯例发表联合声明,所以被认为没有实质性成果。但美俄关系的经验教训一再警示,即使发表联合声明,谈判桌上得到的东西往往也是不算数的。

对于“特普会”的评价,可说是五花八门。

有人说,“特普会”只是“会一会”而已。此说未免过于轻描淡写了。如果事情像特朗普所说的那样,这次会谈“是一个更长过程的开端”,像普京所说的那样,“虽然一次会晤不能解决两国间所有问题,但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第一步”,那么其积极意义和国际价值还是不应抹杀的。

有人说,“特普会”的成果是在压力之下取得的。此话不假,压力有时会转化为动力。特朗普备受“通俄门”的困扰,正如路透社16日赫尔辛基电文所云,“对于特朗普来说,此次峰会充满国内政治风险”。然而,特朗普为自己的行为做出的解释却是:“这次美俄领导人会面不是仅仅为了双方国家的利益,而是为了全世界的利益。”

有人说,“特普会”是普京的一场胜利。此说源于强烈的抵触情绪,未免牵强附会。美国国内有人骂特朗普“叛逆”、“敌我不分”、“向普京投降”。试问美国的国家利益失去什么了吗?没有。诚然,俄罗斯方面为尽快摆脱被西方制裁的困局,这次会晤之后也许可以得到些微的喘息机会。

有人说,美俄会晤意在联合抗华。就此,美国媒体抛出了“即将到来的美俄联合抗中”的论调。但中国人深知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之真诚与坚实,对这类冷战思维产生的腔调嗤之以鼻。

至于欧盟有人出于对美俄关系改善的担忧,警告特朗普不要背着欧盟与俄罗斯暗中交易,那也是针对特朗普向欧盟说了一些狠话作出的反应。

总之,这次“特普会”还是意味深长的。从宏观上讲,意味着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期,一切国家尤其是大国之间的争端,唯有通过平等协商加以解决,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特朗普提出要让美国再度强大,普京竭力让俄罗斯提升为世界一流大国,双方都意识到不可能在彼此对抗中实现。美俄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深厚,双方还在比耐心和韧劲,两国关系改善的道路依然是漫长曲折的,但最终只能选择在同一个地球村和平共处。这让人想起普京总统2018年5月31日在回答中国中央广播电视台台长访问时说过的话:“我认为,理智终将获胜……,我们会与所有合作伙伴实现关系正常化,包括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