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郑羽 同济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颁发友谊勋章反映了中俄关系的高水平

2018-06-19
3.jpg

2018年6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颁发了第一枚中国的“友谊勋章”,这不仅是对2017年7月4日普京总统向习近平主席授予俄罗斯最高勋章“圣安德烈勋章”的回应,实际上也反映了现阶段中俄关系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中国国内已经有学者敏锐地指出,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领域已经结成了事实上的政治同盟。

苏联解体,俄罗斯刚刚独立之时,两国只是希望保持良好的睦邻关系和发展邻国间的经济合作,但在西方单极世界的国际战略背景下,双方很快发现了彼此间在全球事务和地区事务上更多的理念和利益共识,例如,反对西方大国和国家集团对国际权利的垄断;主张在国际事务和地区问题的解决上反映中俄的立场和利益;反对外部势力干预主权国家处理本国统一问题的方式(车臣和台湾问题),等等。因此,中俄两国在1996年建立了合作范围远远超过双边睦邻与经济合作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01年7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种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双边条约肯定了双方战略协作关系。由于两国参与国际事务和地区事务的加深,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化,中俄战略协作包含了更加广泛的内容。例如,双方共同强调本国政治体制和发展道路选择是不容干涉的内政,共同抵制各种方式的颜色革命;在涉及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问题上相互支持;双方共同主张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推进多极化;双方共同建设了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机制;双方主张维持全球战略稳定,反对片面开发和部署反导系统;双方坚定主张太空非武器化;双方主张在打击恐怖主义的过程中排除双重标准;双方共同主张在国际危机的处理中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等等。

在目前的国际战略背景下,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关系具有以下国际效应:

其一,在后冷战时代东西方国际政治和经济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作为西方异类和持不同政见者的俄罗斯向东方靠拢,不仅削弱了其本身的孤立感,也为中国代表的东方力量增添了一定的筹码。在中美当前激烈的战略博弈当中,尽管实力迅速衰落的俄罗斯已经无法直接助益中国,但紧密的中俄关系为中国的三北安全和西部安全(中亚方向)提供了稳定的保障,避免了中国政府在面对东部、东南部、南部,甚至西南部统一和安全问题时的腹背不能兼顾之困。

其二,中俄两国主导的金砖国家机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有所增大,削弱和窄化了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西方国家特别是西方七国集团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这也是七国集团不得不重视20国集团的根本原因。

其三,中俄两国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及其近年来的扩员,客观上明显地排挤了美国在欧亚大陆腹地和南亚大陆的影响力与规则制定权。与美国在阿富汗与中亚地区投入的迅速减少同时发生的是,上海合作组织通过扩员迅速成长为有30亿人口、市场和增长潜力广大的区域组织。尽管扩员带来了新的内部问题,但很显然,印度在与中国的矛盾中借助美国的动机受到俄罗斯的牵制,巴基斯坦由于中国的全天候支持在对美政策中也有了回旋余地。近年来的欧亚大陆的战略态势表明,由于上合组织的存在,美国的影响力基本集中在亚太沿岸国家和岛国,很难深入到欧亚腹地。

同时,不容否认的是,中俄两国在若干战略主张和战略取势上还是有一些经常被忽视的差别:

第一,仔细检索中国共产党的最高战略文件,也即全国党代会报告,可以发现,多极化在报告中被表述为一个全球客观进程,在外交政策的表达中基本没有关于促进多极化的概念,而是强调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同时,在历次中俄元首联合声明中,屡屡可以找到关于促进多极化的政策表述,可以认为,这显然更多地反映了俄罗斯的主张。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多极化更多的是主张分庭抗礼,而民主化则是强调新机制下的协商与合作。因而,俄罗斯的国际战略经常表现出进攻态势,而中国则常常采取守势。

第二,中国方面在本国参与或者主导的国际安全或经济区域组织中,更多地强调与现有其他国际机制的合作与互补,而俄罗斯则更多地强调对现有国际机制和秩序的改造,例如俄罗斯政府在关于参加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政策构想中所表述的观点。

第三,中国方面主张并相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能性,而俄罗斯则经常把与西方的战略之争看作是一场零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