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与挑战

2016-08-15

互联互通是中国和东南亚的共同利益,“海上丝绸之路”正是为达成这一目标而不断努力的体现。陆地和海上联通对贸易与安全至关重要。为数众多的东盟内部、东盟与中国之间有关互联互通的会谈、协议和承诺,都说明它的重要性。缅甸、老挝和越南与中国陆地接壤,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是南海沿岸国家,毗邻泰国湾。东盟对华贸易发展迅速,预计将从2014年的3665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1万亿美元,而互联互通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此外,地理上的接近使(毒品、武器、人口和水货的)贩运走私和(过度捕捞、海盗、气候变化对粮食和生存安全的不利影响等)地区公共事务管理的漏洞增加。这些地理风险凸显了双方互联互通的特点,那就是推动双向贸易和商务、旅游、人文交流,携手应对共同关心的问题。

china-silk-road-624x348-S1.jpg

东南亚对中国周边外交至关重要。所以对中国外交政策来说,管理和解决地区关切,如南海争端,始终是一个挑战。中国不断增加在南海的存在和力量投射,使海上军事强国担心其海空军在这一战略航道长期享有的航行飞越自由被剥夺。而且,中国对外威胁的日益增加,迫使处于军事劣势的沿岸国家为对抗或阻止中国在有争议海域的挑衅行为而扩大与域外强国的安全合作。地理上连接中国与东南亚沿海各国的海洋,成为领土争夺和海洋权利声索的对象,使域外大国的介入进一步复杂化。然而,尽管存在争议,(陆地与海洋的)毗邻实际上可以用来促进互利关系,这正是改善关系、保持地区和平与秩序的基础。“海上丝绸之路”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议会的演讲中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是连接中国与欧亚、中东和非洲的更广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海上部分,表明中国有浓厚兴趣加强加快与东南亚国家的全方位互联互通,包括在海洋领域。选择在印尼这个区域领导性、战略上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正式宣布“海上丝绸之路”,表明中国对东南亚地区和海上互联互通的高度重视。

有中国对地区互联互通的倡导以及东南亚国家的支持,人们可能期待出现更好的良机。“海上丝绸之路”可以锚定以往众多双边和地区的互联互通草案、建议、协议(如2004年的“运输合作谅解备忘录”、2007年的“东盟-中国海上运输协议”,及其他姊妹港口协议)和经济联系(如海关程序协调),进而获得整个地区的响应。2003年,菲律宾推出“强大的共和国海上公路计划”,意图贯通这个岛国的汽车摆渡和公路。2014年,印尼提出成为“海洋轴心/支点”的构想,它包含五大支柱:海洋文化、资源、联通、外交和成为两洋战略桥梁。在东南亚大陆,也有一系列连接东盟与中国的铁路公路建议(如新加坡至昆明铁路)。从这个有利角度来说,“海上丝绸之路”恰与该地区的联通意愿吻合。

S2.jpg

有几个因素会使“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互联互通的成功机会提高。其中包括:

1)“海上丝绸之路”的灵活性。它可以容纳所有类型互联互通项目,除实物基础设施外,与一些误解相反的是,它还超越“海上”这一概念;

2)中国展示出的金融能力(2015年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技术和基础设施能力(世界最大水坝、第一辆磁悬浮列车、最长的高铁运输网、最高的桥梁、海拔最高的铁路线);

3)巨大的地区基础设施融资缺口;

4)强大的地区支持(所有10个东盟成员都是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亚投行与丝绸之路基金同为“一带一路”的主要融资机构;

5)全球性燃料和基建原材料价格低企。中国占世界钢铁产量的50%,占水泥产量的60%,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承包商能够在海外基础设施项目竞标中击败外国同行。

其他一些进展也利好“海上丝绸之路”。如中国在地区基础设施市场日益扩张,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发展银行(世界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逐渐联合融资。这些项目的稳步推进,中国与接受方和东道国的良好工作关系,亚投行与其他主要国际贷款机构维持的互补及伙伴关系,都将提升“海上丝绸之路”的成功率。“海上丝绸之路”和更广的“一带一路”的物质成分(如土地、天空、海洋、能源、互联网和电信)似乎得到更多关注,但实际上它的覆盖面更广,包括了农业、林业、渔业、金融一体化、贸易便利化、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以及设立经济区。事实上,落实“海上丝绸之路”不能只看亚投行的融资项目,也要看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投公司等国家政策银行和主权财富基金的融资项目。

“海上丝绸之路”改变了中国投资格局,证明分歧未必阻碍投资。它推动了中国投资的多元化,使其从资源开采变为对基础设施和绿地的投资。关注社会问题和扶贫也成为突破点,已经获批的亚投行和世界银行共同资助的印尼全国贫民区改造项目就是例证。实践证明,争议不会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障碍。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为雅加达-万隆铁路项目出资约3/4,为印尼国家银行、印尼人民银行、曼迪利银行提供10年期30亿美元贷款(2016年),批准为印尼的52个项目提供118亿美元贷款,涉及金融、电力、电信、农业等领域。中国进出口银行向宁平煤基尿素(化肥)厂提供融资(2013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为永昂发电厂一期工程提供融资(2013年),这两个项目都在越南。要知道,印尼和越南在南海与中国存在捕鱼和海洋权利纠纷,它们能够得到贷款,说明只要高层政治关系稳固,中国愿意搁置争议,紧张局势也是可控的。中国在动荡和风险地区的投资,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中东,强化了良好政治关系的重要性,它们或许超越了对可行性和风险的考虑。

S3.jpg
16年初,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铁项目正式启动,图为两名当地人在开工仪式上与高铁列车模型合影。(选自:新华网)

“海上丝绸之路”虽然前景光明,但也面临几大挑战。中国在这一地区(包括部分在南海有主权要求的国家)资助和支持的基础设施项目取得进展,证明“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超越分歧前行,但本地区的政治和安全环境始终会给这些项目带来影响,因为争议影响着对中国的整体看法和信任。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比,“海上丝绸之路”推进较慢,或许可以猜到,是南海争议牵制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投资。另外要解决的,是它带给人的困惑和相关信息匮乏。亚投行成员地位等同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吗?东南亚国家中的保守主义(观望)、排外主义和对经济被别国控制的恐惧,也是“海上丝绸之路”要克服的挑战。“海上丝绸之路”大体是向西的,给人的印象是要绕道某些东南亚沿海国家。而交通、电力能源、电信和关键工业部门被认为是战略产业,外国的类似参与和控制总是会引起关注。中国以往在这一地区的项目受挫,包括涉及贪腐、无规则、质量和安全环保标准低劣,也影响人们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看法。这需要给对方信心,需要释放善意,保持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对话。不得不说的是,与迟到者和骑墙派相比,主动先行者总是有望享受到更好的条件和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