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一带一路”在欧洲的持久存在

2024-02-29
尼古拉.jpg

近年来,随着欧盟及其成员国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恶化,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许多地区进入没落阶段。意大利在2023年底正式退出该倡议,对习近平主导的这一重大外交政策构成打击。然而,“一带一路”在欧洲并没有走到尽头。相反,它正在重新调整。

在西欧,“一带一路”倡议正从基础设施项目和工业资产投资(国家和欧盟通过立法,加强工业资产的保护,以免被中国收购)转向金融和货币的互联互通。与此同时,大多数东欧国家继续推动“一带一路”项目,吸引中国投资。这表明“一带一路”在欧洲的前景实际上更加复杂和明确。

东方vs西方

欧洲在“一带一路”倡议上分歧的日益扩大,充分体现在 2023 年 10 月 17 - 18 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论坛上。超过 20 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此次论坛,其中大部分来自全球南方国家,但没有来自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国家领导人。东欧和巴尔干地区(包括塞尔维亚、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它们都是欧盟候选国)的高层决策者、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了此次论坛。

塞尔维亚和黑山近年来获得了大量“一带一路”投资。2023年1月,一条耗资10亿美元、由中方出资建设的高速公路在黑山首都郊外正式开通。克罗地亚是欧盟正式成员国,是中国东南欧商业协会所在国,它积极争取中国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港口以及欧盟出资、中国建造的佩列沙茨大桥,这是受到政府补贴的中国企业在欧洲出资项目里击败欧洲企业的首个案例。

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继续看好中国的“一带一路”,均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参加上届高峰论坛。例如,保加利亚国家“一带一路”协会是由现任和前任政治家组成的组织,该组织准备了一份详细的项目清单,并在论坛期间提交给中国政府。上个月,保加利亚举办了为期两天的“一带一路”十周年会议,旨在促进保加利亚与中国的合作。会上,经济和工业部副部长尼古拉·巴甫洛夫宣称:“中国是保加利亚和欧盟的战略伙伴。”

出席第三届高峰论坛的匈牙利代表团包括中央银行行长,他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了一项增加双边货币互换金额的协议。双方的货币互换始于2013年,虽然此次互换额度尚未透露,但有可能是欧洲地区最大的。这表明匈牙利希望成为中国在欧洲投资的首选目的地。2023年12月22日,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宣布计划在靠近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边境的匈牙利城市塞格德建设电动汽车生产厂(欧洲最大规模,年产能20万辆)。此外,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斯科普里-雅典铁路是“一带一路”在东欧的旗舰项目。

一些中欧和东欧国家继续推动中国的互联互通项目,并寻求中国投资。但大多数西欧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收购欧洲公司施加限制。这一趋势始于2016-2017年,当时以德国和法国为首的主要欧盟国家对中国的警惕心越来越强。

意大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抵制最为明显。该国于 2019 年与中国签署了加入“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但马里奥·德拉吉政府(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10 月)对“一带一路”项目实行了限制,使得中国无法收购热那亚港务局和北亚得里亚海港口(的里雅斯特港、威尼斯港和拉文纳港)的股份,而这些股份是上述谅解备忘录的主要内容。乔治亚·梅洛尼领导的民族主义-保守派联盟于 2022 年 9 月上台后,着手解散“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并阻止中国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资产的收购。2023年6月,意大利政府通过立法,阻止倍耐力的最大股东中国化工控股这家轮胎制造巨头。2015年收购倍耐力成为中国投资进入欧洲的有力象征,也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为资金短缺的政府和企业带来机遇的有力象征。在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呼吁消除对华关系风险后,梅洛尼政府阻止了中国化工的计划,并且退出“一带一路”,对中国在欧盟的利益造成重大打击。

意大利并不是唯一一个最初热情高涨、后来放弃“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国家。2021年以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最早实施的部分东欧国家,反华情绪也有所抬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波罗的海国家发现中国创造的经济利益没有达到预期规模后,开始改变对华立场。2022年8月,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一起退出了所谓的16+1合作机制——这是北京与中东欧国家于2012年建立的基础设施和发展项目合作平台。俄罗斯2022 年 2 月入侵乌克兰,随后中国决定站在普京一边,宣布北京和莫斯科是“没有上限的伙伴关系”。这些加剧了中国与波罗的海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些国家都因为邻国乌克兰的战争而遭受重创。

因此,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和投资问题上,欧洲日益分裂为两大阵营。然而,在支持中国的金融和货币互联互通项目方面,整个欧洲似乎存在共识。

货币互联互通

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欧洲代表,不仅有中东欧国家的高层政治代表团,还有西欧主要银行的代表。论坛期间,中国政策性银行与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外国银行签署了一系列人民币贷款合同。

目前欧洲各地都有离岸人民币中心,包括布达佩斯、法兰克福、伦敦、卢森堡、马德里、米兰、巴黎和布拉格。包括欧洲央行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央行都已接受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并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了互换协议,这一趋势对双方都有利,因为它能够降低汇率风险。通过货币互换,中国企业可以使用欧元结算支付,欧洲企业可以通过几乎所有欧盟成员国的清算银行进行人民币支付。

此外,中国在2015年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是西方主导的SWIFT的替代方案),旨在促进“一带一路”海外投资。目前,该系统已被欧洲200多家银行使用,包括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和联合圣保罗银行,表明“一带一路”的下一阶段将与人民币有关。欧洲银行倾向于将人民币视为稳定货币,特别是在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之后——特别提款权是包括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在内的储备货币。欧洲一致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5年12月将人民币纳入SDR的决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盛顿方面多次表示反对这一决定,理由是人民币尚未达到储备地位的标准。这一立场充分说明,在人民币全球角色以及中国货币国际化目标方面,欧洲和美国存在分歧。

最近,在政界人士的支持下,一些欧洲大型公司开始使用人民币与中国进行交易。例如,2023年4月,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完成了中国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采购交易,通过法国巴黎银行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所结算。该交易是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前几天达成的。马克龙作为“欧盟战略自主”的坚定倡导者,宣称在中欧贸易方面,“欧洲必须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中国在欧洲互联互通项目的前景越来越取决于金融和货币领域。这将使得“一带一路”在欧洲持久存在,同时引发了一个问题:华盛顿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会进行干预,迫使欧洲盟友改变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