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欧盟“丝绸之路”仍落后于中国“一带一路”

2024-01-04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竞争对手现在处境岌岌可危,正在努力弥补战略一拖再拖的影响。

2023年10月这个日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通过与新兴经济体的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扩张,来持续扩大自己的全球影响力——这其中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中国、美国(由七国集团支持)和欧盟。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国的关注重心发生了转变。“一带一路”最初的重点是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互联互通提供海外贷款,是一种强大的外交政策工具。如今,它已发展成为一股试图影响和塑造全球规则和结构的主动力量。

中国声称已吸引了1万亿美元的全球投资,实施了3000多个项目,创造了42 万个就业机会,遍布全球194个国家与地区。尽管中国主要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的“软联通”,但它已成为同时增强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多功能工具。

然而,中国现在打算实现更大的地缘政治目标,涵盖更广泛的政治和安全层面,这背后是其增强全球影响力、对抗西方中心论的更大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被用于建立战略联盟,扩大中国的全球足迹,塑造国际政治和局势,特别是在所谓的“全球南方”。

欧盟和美国意识到,中国有可能通过满足发展中经济体的基础设施需求而发挥重大影响力。所以,它们分别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6月提出“全球门户”战略和“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

“全球门户”真的是地缘政治倡议吗?

欧盟委员会批准了“全球门户”战略,目标是到2027年,通过公共和私人基金筹集高达3000亿欧元(3220亿美元)的资金。与中国的贷款方式不同,它优先考虑需求驱动的投资。

第一届“全球门户”论坛于2023年10月25日举行,距其推出已有两年时间。这也是将这一“缺少计划的项目”转化为清晰具体实践的最佳时机,从而告诉外界它的真正目的和目标。

令人惊讶的是,欧盟委员会主席透露,这一“创建联系而不是依赖”的倡议在第二年就筹集到660亿欧元(710 亿美元),用于“变革性项目”(图 1),尽管这笔资金的分配和来源仍然不透明。

figure1.jpg

图 1 来源:冯德莱恩在“全球门户论坛”的开幕演讲。布鲁塞尔,2023 年 10 月 25 日: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speech_23_5305

实质上,冯德莱恩只详细说明了25亿欧元的用途。这些项目用于非洲、亚洲、巴尔干地区和高加索地区的绿色转型、关键原材料、运输走廊和教育计划,增加发展援助并减少战略地缘政治支出。值得注意的是,欧盟与纳米比亚在可持续原材料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获得的资金最多(10亿欧元),其他包括越南和孟加拉国的绿色项目,分别获得5亿和4亿欧元(图 2)。

640.jpg

图 2 来源:新闻稿,全球门户论坛,布鲁塞尔,2023 年 10 月 25 日: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 /ip_23_5199

欧盟委员会的网站显示,“全球门户”已为非洲-欧洲投资计划投资“1500亿欧元”,并且亚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投资新增“450亿欧元”(图 3)。但这些信息却让人困惑。如果这些数字准确的话,意味着欧盟委员会已经获得3000亿欧元的2/3,也就是总承诺的65%。与“全球门户”成立的第一年相比,这是一项非凡成就——当时报告的投资额为164亿欧元,占总承诺金额的5.5%。

figure3.jpg

图 3 来源:欧盟委员会网站的“全球门户”官方网站。访问日期:2023 年 10 月 25 日:https://commission.europa.eu/strategy-and-policy/priorities-2019-2024/stronger-europe-world/global-gateway_en

这些相互矛盾的数据凸显了“全球门户”一直存在的谜团。“全球门户”似乎是一个以营销为导向的幌子,涵盖所有欧盟的发展举措,也引发了外界对其地缘政治目的的质疑。

此外,预计27个成员国将参与“欧洲队”伙伴关系,但它们的贡献金额和参与程度目前尚不确定,引发了对倡议透明度和进展方面的担忧。明确成员国的角色,对于该倡议的有效性和问责制至关重要。

(明显的)竞争性挑战

大国展开激烈的地缘经济竞争,通过对外基础设施扩张、投资、贷款、合同、扩大市场、优化供应链等方式争夺优势,对外则表示这是为了促进全球发展和繁荣。

随着西方提出的“一带一路”替代方案不断发展,三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

首先,西方力图通过强调“价值观”来确立自己的独特地位。然而,对于需要有形投资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提法可能比较奇怪。地缘政治里,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战略投资方面,实用性大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此,这种提法似乎是为国内受众量身定制的,以便将这些投资与 “声誉较差”的中国的举措区分开来。说到底,基础设施的真正意义在于其建成投入使用,无论对于捐助者还是受援者都是如此。

其他国家犹豫不决时,中国愿意承担风险并进行投资,这显示了其对经济和战略冒险的大胆态度,凸显了北京的雄心、前瞻性思维和积极主动的立场。中国的这些行动最终取得了成功。中国务实和积极的行动显然产生了重大影响,挑战了之前关于“价值观”在这些项目里居于首要地位的观点。

与“一带一路”倡议相比,西方正努力增强其自身倡议的吸引力。它们成功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消极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引起外界对难以偿还贷款国家(阿根廷、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来西亚、黑山、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坦桑尼亚、赞比亚)的债务和对华依赖的严重担忧。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被称为“债务陷阱外交”。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门户”和“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存在一些主要差异。

在项目启动、融资、发展和地缘政治目标方面,它们拥有截然不同的考虑因素。欧盟的战略倾向于市场驱动的模式,其中私营部门在项目方向和融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它优先考虑盈利能力、资本回报、经济增长和战略可行性,同时满足参与国的发展需求。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特点是中国政府在资金、控制和监督方面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从政府间谈判开始,优先考虑战略发展要求、项目可行性和地缘政治目标,而不是眼前的盈利能力。它采取战略方针,建立外交关系,与长期经济利益交织在一起。

此外,中国的项目管理效率与西方国家存在显着差异:后者的监管框架复杂、标准严格、招投标承包流程冗长、资金紧张等,使得项目管理更加错综复杂。相反,中国简化了流程。西方制度包括具有制衡的民主监督,这与中国更直接的做法不同,它让官员能够与政府接触,加快项目选择,物色合适的公司,并从国有银行获得融资。

中国的“一带一路”主导地位 vs 欧盟“全球门户”的模糊性

这些策略各不相同,而且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尚未证明谁是明显的胜利者。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年的领先优势使其处于关键地位,影响着未来几年的态势。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双边债权国,是其借款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这巩固了自身的全球影响力。

过去十年,中巴经济走廊、中国-巴西基金、各类港口铁路项目,特别是“珍珠链”战略等取得的显著成就,给全球留下了持久影响。这些行动与麦金德和斯皮克曼的战略理论相一致,凸显了控制欧亚大陆和沿海地区以获取全球霸权的重要性。中国在网络空间方面的专业知识——当前和未来的网络主导权斗争已经在上演——进一步体现出其在塑造世界时对数字霸权的追求。

尽管欧盟机构声称“全球门户”取得进展,但由于实际投入水平、具体数字和实施程序等存在问题,其政治方向仍存在不确定性。此外,尚不清楚“全球门户”的目的是提供发展援助,还是旨在进行地缘政治基础设施投资。

简而言之,“全球门户”的发展轨迹有可能成为冯德莱恩最重大的政治和管理失败。成熟的“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激烈竞争尚未得以充分解决或缓解。为了迎头赶上,欧盟应重视细致的项目规划,与更广泛的外交政策目标协调同步,并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形势。同时,将贸易、投资和政治目标联系起来,以此增强影响力。由实用主义和核心利益驱动的现实政治方针,对于长期地缘政治实力来说相当重要。对于寻求全球影响力和有效竞争的欧盟来说,这种多方面的战略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