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毛大庆 优客工场创始人,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

老龄化中国的产业未来

2021-05-17
微信图片_20210517165137.jpg

一、人口结构变化的广泛和深远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化已经逐渐影响到了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此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几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变化。

人口市场优势将不复存在

在研究人口结构时,人口年龄中位数的对比尤为重要,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人口结构的健康问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2岁,同一时期美国的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0岁。当时,中国所拥有的年轻而开放的市场,对美国和世界而言是极度诱人的,一些现在耳熟能详的品牌也是在那个时期开始纷纷进入中国。而到了2015年,两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均为38岁左右,基本持平。至2050年,西太平洋地区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年龄中位数都将达到50岁以上,届时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比美国大9岁。换言之,1980年到2050年的70年间,美国人口平均年龄只上涨12岁左右,仍将是全球最具年龄优势的国家之一,而我国将是一个人口平均年龄50岁的国家,人口结构优势对比差别将十分悬殊。据推测,到2060、2070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将从原来的20%左右降至8%到9%,中国的人口市场优势将不复存在。

创新能力存在持续减弱的巨大风险

去年11月,美国有关国情资政机构在相关报告中指出,未来15年内要在各个维度特别是核心技术突破方面坚决地扼杀中国的发展。为何是15年,其中应引起注意的就是中国的人口因素。

美国很明白,未来十几年将决定中美两国哪一方占据以创新能力、核心原创技术竞争力为基础的主导权,而人口结构变化又将决定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负担加剧,出生人囗持续减少,创新能力或会持续减弱。

有效劳动力人口不断下降

中国有三个人口出生高峰,就是所谓的“婴儿潮”。值得注意的是,分水岭出现在2012年左右,这一年是中国15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拐点,同时也是GDP从两位数降到一位数的一年。2010年中国GDP成为世界第二,仅仅两年后的2012年就成为适龄劳动力人口负增长国家。

二、社会保障面临的压力

我国从老龄化社会向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所面临的压力并非完全来自资金方面,整个社会在多方面的准备都是不充分的。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应该转化成产业的动力。

医生数量缺乏

据官方统计,2019年底,中国千人对应的医生数量是1.49,这还是劳动力人口和社会人口结构较好时期的数据,在国际上处于排名83位左右的极低水平。

如果到2035年,当60岁以上人口接近4.5亿,70岁人口达到2.4亿左右时,医生的数量不能倍数增长,社会保障特别是基础医疗和社会基本平均医疗保障将处在难堪境地。

平均寿命增加老龄化速度加快

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十四五”期间比“十三五”期间增长1岁,从76.3岁到提升到了77.4岁。随着中国医疗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等的不断改善,以及大众对于健康更加关注,预计进入“十七五”期间,也就是2035年左右,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应该在80岁左右。结合上述老龄化数据,60岁以上老人将比现在净增加3.6亿以上,且平均寿命将超过80岁,这意味着对社会养老资源的占用和依赖将加重。

中国65岁以上人口在持续增长,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对比数据显示,中国社会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用21年时间, 而欧洲国家用了100年以上,从深度老龄化到超级老龄化中国则仅需11年。中国未富先老的情况是十分严峻的。

三、老龄产业的未来思考

面对老龄化进程对产业结构的冲击,我们需要对老龄化中国的产业发展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构建适老型社会体系

中国构建一个完整成熟的老龄化应对社会体系的窗口期时间并不长,大概仅为10年。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多层次推进,构建适老型社会治理体系。此外,还需思考老龄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新动能,养老机构无法解决多数人的养老问题,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的多元化养老服务系统势在必行。

发展AI技术

AI技术的发展会取代还是会制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很多人认为AI技术的发展势必在很多产业取代人工,这其实是对AI技术的一个误解,因为技术的进步往往带来的是更多的就业机会,AI实际上可以赋予更多人工作的能力。需要引起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的,是防止数字时代和AI技术时代老年人被边缘化。

发展泛老龄产业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泛老龄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这些机会需要梳理分析和政策引导,才能转化成实际的收益。老龄人口需求的每一个细分都将有产业机会,目前投资(养老金融)、旅行、医护、居住、健康和学习是较为宽泛的六大产业机会。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1962年至1975年期间出生的人群将是未来老龄主要人口,这部分人群对于养老的消费观与上一代老年人截然不同。现有的各行业都应推出针对老龄人口的服务和产品,在构建适老型社会体系中发挥各自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