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教授

中国的下一步

2020-07-10
郑永年.jpg

开始改革开放,中国人均GDP不到300美金,资本短缺。中国特别为外资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第一波进来的是海外华人的资本,而后是西方及其他国家的资本。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西方资本才大举进入。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们开始真正加入这个体系。为了加入WTO,要改变我们自己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使之符合世界经济体系的规范。

进入这个体系以后,中国一直强调:我们的“接轨”就是为了加入这个世界体系,而不是要推翻它。到了21世纪初,我们开始资本过剩——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标志性事件。不仅仅是资本,我们的产能、技术、基础设施能力成熟都是撬动发展的动力。于是,中国开始了“走出去”的步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跟世界经济体系的互动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世界体系是由西方欧美国家为主导建立起来的,对中国不见得公平,所以要在这个体系里进行改革。因此,中国主张联合国体系的改革、世界银行体系的改革、国际和平组织的改革。

中文杂志3.jpg
点击阅读最新一期《中美聚焦文摘》第26期

十八大以后,中国对外都表达得很清楚,随着经济力量的变化,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亚投行,中国不是要取代现有的世界组织体系,但中国有能力对它做一个补充,通过创新来做制度补充。在制定新规则的时候,中国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到其他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体系的利益。

当世界走向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走向了世界,成为世界这个经济舞台上的重要一员: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贸易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银行、WTO等所有重要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随之水涨船高。欧美主要国家目前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是因为欧洲人、美国人不可避免地会用他们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实际上,中国怎么改,也不可能变成美国或欧洲那种市场经济。

中国逐步成为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没必要一定要与西方市场同质化,这是不可能的。即使中国有这样的意图也办不到,因为结构不一样、文化不一样,甚至人也不一样。但不一样的市场制度不见得一定会发生冲突,这是一个互相调适的问题。当然,整个西方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关于市场经济的标准定义。英美经济跟欧洲大陆不一样,德日又不一样。西方自由市场经济并不是最好的,正如马克思所说,西方的市场经济逃避不了周期性的危机,如1930年的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发挥的作用要比西方的更大。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的经济危机,这跟政府的调节作用有关。对发展模式的探索也是中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中国还是存在很多可改进的空间。纵观世界,资本主导的西方出现了问题,计划经济主导的国家也出现问题了,混合经济是大势所趋。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关系不是一对简单的双边关系,它是今天支撑整个国际体系的“两根柱子”,哪一根都不能倒,倒了天就塌下来了。其他的关系都是相辅性的。

首先,美国的发展模式跟中国不一样。中国不可能再搞以前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只能通过现在自己的方式走出去。

其次,美国充当了世界警察,中国没有这个想法。美国在海外驻军有多少?中国除了联合国维和部队,有海外驻军吗?中国在吉布提建立了首个海外基地,炒得很热,但我觉得就是一个简单的补给站。美国以前占领过日本、德国,中国会吗?不会。中国为什么要搞多边主义?正是由于世界并非只是中美两个国家的,大家都要出钱出力,来维持世界秩序。因此,G2提出了好几年,中国官方从来没接受过。G2的说法只是表明这两个国家都很重要:两个国家合作,能解决很多问题;两个国家不合作,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两个国家对抗了,很多国家都要遭殃。进一步来说,在更大的程度上,G2标志着责任,而非权力。

今后,中国与美国乃至全世界需要互相调适。一方面,其他国家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中国的文化、法律、法规或者政策,等等。另一方面,中国也要适应世界体系的规则和文化,就如同任何人去美国,就要适应美国当地的法律,去欧洲、日本也一样。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但是,只有当中国跟世界互相调适过、互相适应了,才能实现真正的“一体化”。

中国跟有些国家之间存在些摩擦,这是非常正常的状态。以WTO问题为例,中国做了妥协,美国为了让中国成为这个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也做了妥协。今天,特朗普认为美国向中国妥协太多了,对WTO不满了;中国认为自己的妥协也很多了,不愿意更多。这些看法都是从自己国家利益的角度上考量的,容易理解。有人感觉这个调适过程,好像我们被人家欺负了。其实不然,妥协都是双向的,人家到中国来要遵循中国的法律法规。换言之,我们的企业去了美国,就要按照美国的法律行动,美国的企业到了中国也是一样。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平常心态,去评价当前中国和世界相互适应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摩擦和问题,不要太情绪化。对于中美贸易摩擦,没必要把它当成很恐怖的事情,也不要用民族主义情绪,或者说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眼光来看待它。美国要适应中国,中国也要调适自己。

从整个世界史来看,进步都需要改革开放。改革就是内部改革、外面开放。中国跟世界体系发生的改变就是开放。

唐朝的时候,中国多么开放,很多政府部长级官员都是外国人。现在说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际在唐宋就有了。这几年,南海海域发掘出了中国宋朝沉船,证明那个时候中国的贸易已经很发达了,明清以后,慢慢又封闭起来。1500年世界海洋时代拉开帷幕,拥有强大海上力量的明朝却实行了海禁政策,中国由此失去了一个时代。不过,即便是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下,中国的瓷器也远销欧洲。在当时的欧洲,中国瓷器受追捧的程度超过了今天的iPhone。中国要吸取这个教训,切勿陷入“明朝陷阱”。改革开放的道路,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国家领导人宣布的几项重大的改革,如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这些都必须是在开放条件下才能做起来,也只能在开放条件下发展下去。这几年,美国搞贸易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但是从达沃斯到博鳌,中国一再强调,即使面临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还是要开放、更加开放。从更宏观的视角观察,中国40年的成就建立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也只能通过持续的改革开放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节选自郑永年所著《大趋势:中国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