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前进、倒退、横向发展

2020-02-24
微信图片_20200224173053.jpg

1月15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华盛顿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标志着中美之间迁延已久的贸易战暂时休战。观察人士对协议是否真正向前迈进一步看法各异。一些人不以为然,认为未来还会有更多冲突。其他人则认为,这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实质性一步,未来一年贸易冲突的降温,将给经济注入急需的商业信心。

而真实情况可能介于两者之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既说明中美为解决根本性经济摩擦付出极大努力,也是走向管理贸易的一次倒退。在更庞大的计划安排下,它只意味着暂时的横向转变,为人们带来一段平静时光。

特朗普总统宣布协议是“重要的一步,与中国前所未有的一步”。然而,与其他贸易协议相比,这份协议只是轻量级的,它只有86页,而新的美墨加自贸协定有1800多页。

然而,该协议确实意味着若干领域有了积极的开始。首先,它有力地承诺中方将打击窃取美国技术和企业机密的行为。知识产权章节的内容非常全面,详细列出了承诺和预期后果。它还重申中国为改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成为创新基地所做的巨大努力。在这里,技术官僚们创造了双赢。

其次,协议为华尔街打开中国的金融服务市场。货币章节主要是重申中国现有的承诺,不过,中国政府承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给特朗普政府提供了取消中国汇率操纵国认定的机会,也结束了美国财政部的尴尬,使引发不确定性的又一个因素被弱化。

最重要的积极面在于,协议降低了特朗普贸易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全球投资者显然松了口气,1月15日之后全球股市的上涨就说明这一点。虽然我们离贸易战爆发前供应链的那种普遍稳定还相差甚远,但企业投资决策的风险已经降低了。

不确定性之所以减少,还因为重启了双边对话机制,以及建立了由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和一位中国副总理牵头新的贸易框架小组。它为两个经济大国通过定期双边谈判解决争端带来一线希望。

协议显然包含了大量积极的内容,但它的平衡,是试图通过迫使中国结束与美国的贸易不平衡来实现的。正如任何经济学家都会指出的,这种贸易失衡的原因,主要是两国有不同的消费和储蓄模式。未来两年中国要向美国增购2000亿美元的制成品、农产品、能源和服务,这等于是实行管理贸易。

这种预定好的需求增长也许会带来其他不良后果,主要是会把美国的贸易逆差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这有可能改变贸易模式,产生多重涟漪效应。比如,中国购买更多美国的大豆之后,将减少从巴西和阿根廷的进口,其结果是影响这两个国家的进口需求。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预计,中国购买美国进口商品的承诺也许最终使欧盟明年损失约110亿美元。

北京似乎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表示,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协定不会伤害其他出口国。与其他中国政府官员一样,韩正重申中国的承诺不会违背其对世贸组织的义务。

人们越来越担心,由于中国根本无法兑现承诺,另一场贸易争端已在酝酿之中(也取决于谁赢得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2020年和2021年,美国对华出口的增长幅度必须达到40%。

因此,分析人士对协议规定的宏大购买目标表示怀疑。它要求中国对自身贸易行为做出重大调整。而随着致命的冠状病毒在中国迅速蔓延,北京实现这些目标的能力就更加值得怀疑了。

疫情很可能对消费和工业产生负面影响,并压低大宗商品的价格,比如大豆和能源产品,而这些都是购买承诺中的主要产品。这场危机持续的时间越长,对中国履行承诺能力的损害就越严重。

最后,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的大部分关税还在。虽然不再有新关税是一个好迹象,但剩下来的关税会继续影响全球供应链。因此,协议的负面结果也是实质性的。

在很大程度上,协议只是让中美关系出现了横向发展。最棘手的问题,像中国的产业补贴,以及国企在中国经济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些都没有得到解决。同样,正在酝酿中的技术战,尤其是美国竭力限制华为在全球5G基础建设中发挥作用,也依然没有摆上台面。

中国不会屈服于美国的要求,而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方面的作用。如果美方提出要求,关于此类问题的谈判很可能再次陷入僵局,使贸易争端再度升级。无怪虽然有特朗普的声明,但双方似乎都不愿意开始第二阶段谈判。就像中国副总理刘鹤在协议签署后说的,应该把重点放在第一阶段协议的实施上。

可想而知,国际贸易商和制造商仍然非常谨慎。中美之间在经济上必然会出现某种程度的脱钩,但是双方都已经意识到,它们必须控制迄今为止贸易战所造成的伤害。横向发展总好过争端突然升级和打一场经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