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谨防爆发“金融战”

2019-11-28
aaa.jpg

出于对经济力量平衡的迅速转变和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担忧,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中期开始采取蓄意的政策,试图抑制中国的经济进步。它把美国的对华经济政策“武器化”,先是关税,继而扩展到技术和人文交流,最近则是金融领域。

好消息是,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似乎即将达成。不过,该协议至多让双方休战。有迹象表明,协议只涵盖有限的几个问题,包括关税、知识产权、美国金融服务业进入中国,以及农产品贸易。最严重的分歧则被搁置了,其中包括产业补贴、市场准入和中国国有企业的作用。

眼下,双方似乎都急于缓和冲突,因为经济剧痛让两国的经济放缓,而美国大选也将在2020年晚些时候到来。尽管如此,尚在谈判中的休战能否稳定并持久,仍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过去几个月里,特朗普政府一直在寻找并利用中国一切可能的弱点。金融成为了最新的目标领域。

金融制裁的复杂程度有别于贸易关税。关税的直接经济影响比较容易计算,间接影响则较难确定,你来我往的关税会使商业信心低迷,最终引发全球制造业的衰退。而金融制裁若成为这场经济战的下一个战场,那么它肯定会比关税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对于美中经济战蔓延到金融领域的前景,人们最常说的,是中国会将其大量持有的美国国债和其他债务工具“武器化”。人们常说的“核选项”,指的就是中国可以选择大量抛售美国资产。这很可能破坏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并推高美国的利率。

然而,这么做很容易弄巧成拙。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和其他证券,意味着它们的价格下跌,而这会让中国蒙受损失。更重要的是,出于若干原因,这类举措不太可能达到重创美国经济的预期目标。首先,美联储可以通过量化宽松来稳定市场。另外,由于美国享有“过度的特权”,金融市场的动荡可能促使资金流向优质资产,而这往往会支撑美元。最后,除了美国国债,中国存放其外汇储备的选择很少,其他多数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债券要么收益率超低,要么是负收益。

总之,“核选项”对中国的伤害将超过美国。因此,多数金融分析人士认为,北京大量减持美国国债的可能性非常小。尽管时不时地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但没有人把它当回事。

这一次,并不是中国在主动挑衅,反而是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采取各种金融措施。这其中包括:推动限制美国的政府养老金在中国投资;向美国股票指数提供商施压,要求它们对中国资产设限;加大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审查力度,并威胁将它们除牌。与之相配合的,还有参众两院两党议员提出的“公平法案”。该法案目前正由国会审核。

可能对中国实施金融制裁的讨论,是特朗普政府利用美元主导地位推进地缘政治目标的又一例证。美元继续保持近乎垄断的地位,是因为确实没有可行的替代品。但是,如果对美国国债的最大外国持有者,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贸易国和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如果对它发动金融战,那么华盛顿无疑是玩一场危险的游戏。

特朗普一再地利用美元,这损害了美国资产持有者的信任。比方说,如果中国公司面临被美国股市摘牌的威胁,那还会有多少外国公司愿意在美国上市呢?同样的,一再威胁非美国居民,威胁冻结他们的资产,这么做有可能把资金赶出美国。难怪越来越多的国家呼吁要有美元的替代品。

过去10年,中国一直主张要有这样的替代品。特朗普政府若对中国施压过大,就会大大加快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虽然欧元和人民币各有各的问题,但历史表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可能来得非常迅速。例如,美元在1913年(当年美联储成立)之前在全球还默默无闻,到了1925年前后已经一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

换句话说,对中国施加过大压力可能加速另一种货币体系的建立,加快美元作为世界唯一储备货币的衰落,而后者正是美国优势地位的基石之一。特朗普政府的举措,已经促使美国的友邦和竞争对手寻找规避美元的方法。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的安妮·科林最近注意到,“非常有实力的国家”正在试图削弱美元的重要性。中国、俄罗斯和欧盟等“主要动议者”都有强烈的“去美元化动机”。

一旦替代性货币体系站稳脚跟,中国也许就会声明不希望持有美元资产,甚至禁止它的公民和企业持有美元资产。虽然目前看来还很遥远,但这些举措会从根子上动摇美国经济。美国的政客们不应该忘记,美国有庞大的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而国际资本流入的“骤停”将引发极度的金融混乱。

故此,将中美经济战扩大到金融领域,无论对中国还是对美国来说都有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华盛顿方面,需要考虑到一切金融攻击的潜在后果。金融战将加深中国对美国的不信任,促使各国加快寻找规避美元的有效工具。政府在金融领域挑起与中国短视的争斗,从长远看很可能严重削弱美国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