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钟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何在?

2018-01-05

2017年已经过去,年内发生了许多大事。中国经历了2012年以来不平凡的五年,中共召开了十九大,确立了中国从现在到2050 年的分阶段发展目标。岁末年初,人们对中国新一年的宏观政策有所疑虑,对货币、监管、金融、地产等政策持续叠加与收紧带来的政策超调产生担忧。而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8年宏观政策的重点,以灵活有度的姿态打消了人们对中国政策超调的忧虑。

笔者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六个重点:

一、会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与中共十九大相一致。中国新的发展理念可概括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中国经济运行从高速增长,换档为追求发展质量,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尽管新时代的内涵还有待逐渐明朗。

二、会议提出追求高质量发展。增长速度被增长质量所取代,增长被发展所取代。人们倾向于认为,中国将围绕高质量增长,重新构建发展指标体系、政策体系、统计体系、绩效和政绩评估体系。惟其如此,高质量发展才能从理念变成现实。中国为此已付出了五年的努力,但还远远不够。

三、会议并没有强调“去杠杆”问题,但仍将有序推进去杠杆。会议之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这种微妙的变化显示政府并不过于急迫地看待降杠杆之战。过去五年,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约束刚性大大增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逐步改善,影子银行体系和互联网金融乱象得到整饬。中国经济尤其是企业的杠杆率在逐步下降,政府有定力逐步化解历史债务包袱。

四、会议反复强调货币金融必须提升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就金融问题,会议提出,要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在美国长期存在的一个有趣争论是,到底是代表虚拟经济的华尔街更重要,还是代表实体经济的主街(main street)更重要?这种争论在中国并不存在,实体是本,金融是末。会议就货币政策的表述是,货币政策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应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因此,2018年中国央行不会缩表,不会容忍流动性明显异常波动。考虑到2018年中国CPI可能比2017年温和上升,中国央行很难降息。考虑到美国经济在2018年将表现良好,以及减税效应带来美国海外资本万亿美元回流,笔者预期人民币汇率在2018年总体可能会维持略强于美元的格局。

五、会议强调财政政策的重点是优化支出结构。其对财政政策的表述是,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而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政策的定调则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两相比较不难看出,2018年中国财政赤字率大致稳定,不会再明显扩张,同时财政支出结构上压缩一般性支出,支持资本性支出。笔者预计,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和项目将是与全面小康及环保、创新相关的项目。中国长期以来量入为出的财政总基调,使中国虽有地方债务一度膨胀的困扰,但总体上政府的债务负担率比美国和欧元区要低得多。中国不可能不关注特朗普减税政策的外溢效应,但中国不会重复西方财政刺激之路,会坚持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和加速税收法定原则的落实。

六、会议强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会议指出,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这显示1998年以来房屋供应主要依赖商品房销售的模式将转化为房屋买卖和租赁同样重要,市场、各级政府和企业等多个主体将形成合力,继续改善国人居住状况。许多人猜测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主要指的是房地产税,这还需要经过中央立法和颁布、地方出台细则等多个步骤。会议还指出,房地产调控要分清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实施差别化调控。这给当下严苛的地产调控在2018年灵活松动留下了余地。

目前全球经济处于上升期,对2018年中国经济可能出现过紧的政策超调,可以松一口气。至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议题传递了前瞻性和灵活性。不过,如何深化中国对外开放,如何面对少子化和老龄化,如何探索增长新产业和动能?这些问题在这次会议上着墨不多。此外,朝鲜半岛局势、特朗普减税等外部事件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