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台风“哈维”与“天鸽”的教训

2017-09-11

8月23日,台风“天鸽”的暴风眼处于香港正上方。在中国,“天鸽”造成26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19亿美元。

同时,受海面温度上升及低乱流影响,“哈维”仅在一日之内就发展成为4级飓风,随之于8月26日在美国德克萨斯海岸登陆。登陆之,“哈维”变身为一部巨大的降雨机,令整个德克萨斯州东南部尤其是大休斯敦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暴雨袭击。洪水淹没了数十万房屋,令超过3万人流离失所,并造成50多人死亡,而该地区可能将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彻底复苏。

然而,虽然报道上充斥着灾害新闻和令人心碎的照片,“天鸽”和“哈维”却只是我们未来必须面对的可怕景象的一瞥。伴随极端天气威胁加剧,遏制全球气候变化附带损害的努力却在减弱。

中美遭遇的最重大气候灾害

当下,“哈维”带来的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估计高达2670亿美元,间接损失和灾害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很可能令该数字上升,更不用说飓风还会对邻近的路易斯安那州和内陆地区造成进一步损害。而这些损失中的一大部分都将由未参加保险的房主承担。

事实上,德克萨斯州遭遇的这次自然灾害超过日本的东北大地震和中国的四川大地震。仅仅在美国,“哈维”造成的损失就将超过“卡特里娜”和“桑迪”的总和(见图1)。

图1 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

S1-CN.jpg

这份历史灾害数据图还展露了另外一个令人不安的侧面。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中,美国和中国加起来占了七个。而这一趋势很可能会加速。

当下遏制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努力在2015年的巴黎气候协定中得以体现,这份协定寻求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不高于工业革命前水平2摄氏度之内”,通过这种方式降低气候变化的影响。

虽然很多气候学家担心,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远不止比工业革命前高2摄氏度,从而令气候不稳定状况进一步加剧,但另有一些人认为,即便气温升幅能够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也足够危险,因为这将加速冰山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和超级风暴频发。

从政策角度来看,当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加剧时,遏制全球气候变化附带损害的努力也应当加速。然而,现实正好相反。

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一项备受期待的决定,即美国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15年的巴黎气候协定重点关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转变增长方式和融资。然而,特朗普称该协定对美国来说是一个“糟糕的协议”。

早在3月份,白宫就开始为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作准备,当时特朗普签署了一份行政令,启动了撤销奥巴马总统单边环保议程的正式程序,包括终止对发电厂二氧化碳排放的规定,而这一规定是美国达成巴黎气候协定目标的关键。其他政府部门也支持这些做法,包括重新审核禁止在联邦土地上新增和改动煤炭开采租赁的规定,重新审核海上石油开采禁令、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和甲烷管制等。

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反映出特朗普核心支持者的立场,这一决定也令美国分裂。近期的一次昆尼皮亚克(Quinnipiac)民调显示,几乎半数美国人非常担心气候变化,另外还有1/4的受访者表示一定程度的担心。

至于特朗普政府如何执行退出这一决定,以及未来国际气候变化会议上美国将扮演什么角色,还存在很多法律问题。

中国当下在气候变化议题中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在美国,中国从几年前开始就被视为“世界上最大的污染国”。总体而言,大国造成的污染要比小国多。但如果按人均计算,美国和欧洲主要经济体到目前为止依然是最大的污染源。

气候研究显示,中国在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上占比仅为10-12%。这一比例对于世界最大污染国来说似乎并不高。然而,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的影响并非由当下的排放量所决定,而是由一定时期内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积聚总量决定。

从这点来看,英国依然是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和德国。这些国家在过去两个世纪内排放了巨量的温室气体。

发展中经济体的负担不成比例

由于气候变化不仅仅是渐增而且是累积的,大部分全球气候风险都可以被归结为由现在相对繁荣的发达经济体所造成,而这些发达经济体面对气候风险通常最具抵抗力。但是,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在发展中经济体中民众的气候变化意识正在增强,而发达经济体中则出现了环保自满情绪。

2017年的气候变化表现指数包含了60多个国家,欧洲经济体总体处于环保领先地位,而美国的排名大幅下滑。美国现在几乎与中国相当,而日本则更加靠后。相反,虽然印度目前的排名相对较高,但随着该国向能源密集型的工业化进程转型,其排名有可能下滑(见图2)。

图2 气候变化表现指数(CCPI), 2017

S2-CN.jpg

面对最严峻气候变化威胁的是那些相对贫困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夏天,南亚有超过1000人死于洪水,而持续不断的大雨和随之而来的洪水很可能令死亡人数进一步上升。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季风雨造成的洪水和滑坡已经令孟加拉国、印度和尼泊尔约4100万人受到直接影响,而南亚地区的雨季一般从6月一直持续到9月。

全球气候风险指数显示,过去20年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10个国家中,包括6个亚洲新兴经济体(缅甸、菲律宾、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越南和泰国)和4个美洲新兴经济体(洪都拉斯、海地、尼加拉瓜和危地马拉),其中没有一个是发达经济体(见图3)。

图 3 长期气候风险指数(CRI)

1996年-2015年10个最受影响的国家(年度平均值)

S3-CN.jpg

唯一真实的“遏制政策”

如果美国退出全球气候合作,惩罚的将是那些生活水平最为低下、对气候变化附带损害最没有防御力的经济体,尤其是亚洲的新兴经济体。

以台风为例。气候学家的研究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袭击东亚和东南亚的台风强度已经增强了12-15%。同时,4级和5级暴风的数量也翻了一番,甚至两番。基于对海平面温度升高的预测,未来袭击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的台风将在规模和频度上都有所增强。

眼下关于极端天气现象与气候变化相关性的政策探讨只是一种杂音。早在1988年6月,被称为 “气候变暖研究之父”的詹姆斯·汉森博士就在国会作证表示,“全球变暖已经达到了一个水平,以至于我们可以相当肯定地指出,在温室气体排放和观测到的气候变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汉森早在30年前就发出了警告。

因此现在真正的问题是,作为全球最大发达经济体的美国和全球最大发展中经济体的中国,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利用它们共同的全球影响力来说服其他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寻求一个更可持续、更包容的经济发展道路。这才是21世纪亟需的唯一的“遏制政策”。

距离我们有能力阻止人类步入毁灭性灾难的道路仅有几年时间了。根据巴黎气候协定的规定,美国退出协定的决定最早将于2020年11月生效,而这也是特朗普总统任期的最后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