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姚洋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中国的现代化雄心

2018-03-05
S6.jpg

去年10月中共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誓言中国将在2035年拥有“完全现代化”的经济,并在2049年即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成为高收入国家。人们希望,与1964年承诺到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中国首任总理周恩来相比,习近平能更加成功。

周恩来计划重点改革四个关键部门: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他并未设定具体的收入目标,但可以肯定,他希望中国更好。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只是一个中低收入国家。

目前看来,中国实现收入目标其实并不难。中国的实际人均GDP目前约为美国的25%,而要加入以经合组织为代表的高收入俱乐部,中国必须至少把这个数字提高到45%(这取决于如何衡量实际收入)。到目前为止,有36到40个经济体达到了这一水平。

如果从现在起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率比美国至少高1.7个百分点,那么,它将在2049年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假设美国经济保持长期以来2%的增长,中国就必须每年增长3.7%,这比中国目前6.5%的增长率低得多。就算到2049年的时候中国GDP增长率稳步下降到了2%,它的平均增速至少也有4%。

但现代化不仅仅关系到收入,它一个全面的进程,最终会让中国变成一个享有各种好处的社会,拥有当今发达民主国家具有的机遇、个人享受和公共服务。然而完成这个进程并不容易。

首先,中国必须清理环境,如今这在普通中国人看来并不是奢求,而是当务之急。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积极举措,比如,由于关闭了污染的工厂,以及在家庭取暖时使用天然气取代煤炭,北京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今年冬天已经显著改善。

但这种变化所费不匪,包括天然气价格出现了上涨。改善中国所有城市的空气质量就要花费巨大的成本,更别提清理全国所有被污染的河流、湖泊和土壤了。

中国追求现代化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缩小城乡差别。尽管收入差距已经缩小,但农民仍然在教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处于劣势。

持续不断的城市化对此有所助益,但就算最乐观的预测也显示,到2035年仍将有超过3亿人住在农村。不管城市多么光鲜有活力,如果农村依然落后,国家就谈不上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挑战还包括劳动人口的减少。世界银行估计到2040年劳动人口将减少10%以上。虽然自动化可以保护中国不会有严重的劳动力短缺,但人口老化将增加社会保障的经济负担。

虽然20年前中国就引入了个人账户,但中国养老金制度的实际运作基础仍然是现收现付。当中国1962-1976年出生的“婴儿潮”一代开始退休,这一制度的赤字就会增加。事实上,一些迅速老龄化且增长缓慢的省份已经在依靠中央政府的补贴。中国迫切需要一个更加统一全面的制度来平衡全国的社保覆盖。

当然,中国国民收入的增加有助于该国应对它所面临的挑战。但财富虽然必要,仅有财富却是不够的。例如,必须极大加强法治,而不是仅仅遏制官员的腐败。此外还要有文化上的转变,公民要学会如何在由可靠规则和法律架构管理,而不是由地缘或血缘关系管理的社会中发挥作用。

好消息是,习近平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在提交给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他20多次提到了这一概念,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尽管如此,要改变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不能只是嘴上说的漂亮。

中国政治制度存在着一个关键的障碍。人们普遍认为,民主对有活力的公民社会是不可或缺的,但中国当局仍然决心不以任何方式、形态或形式引入选举民主。最近发达民主国家的政治趋向,尤其是右翼民粹主义运动和包括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内的领导人的崛起,更坚定了他们的这种决心。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模式”满足了政治合法性的某些要求。然而,一旦这些生活水平达到某个程度,中国人就必然要求更多的个人自由和政治问责。这样一来,中国领导人面临的最根本挑战就是寻求一种治理模式,它既能满足上述诉求,又能继续排斥选举民主。

全文翻译自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标题“China's Modernization Ambitions”(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