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钟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勾勒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轮廓

2017-12-15
S1.gif

近两个世纪以来,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两个百年梦想和两阶段战略部署。

2050年:伟大复兴的文明强国

中国已从“三期叠加”中逐渐摆脱出来,通过新常态看中国经济,通过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在新时代规划长远战略。中国经济从高速走向高质量增长将成定势。通常估计中国经济增速将逐步下行,大约每十年下行1个百分点,到2050年前后,中国经济增速大致在略高于4%的区间,GDP大约在60万亿美元,即2050年的中国GDP可能比2035年翻番。这意味着中国GDP的全球占比将超过1/3,而从二次大战结束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GDP占比大约是全球的40%。不过彼时中国人均GDP很可能仍然只有美国的一半。

衡量中国社会将是多维度的,富强是指国家能力,民主是指政府治理,和谐是指社会氛围,文明是指国民素质,美丽是指自然和人文环境。随着中国梦的成真,2050年中国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回归到中国在世界体系中应有的历史地位。彼时中国和美国的差异在于,美国是一种百年强权,而中国更是一种千年文明。

2035年:回归舞台中心的国度

从2020年到2050年的30年被分为两个阶段,其中2035年是时间节点之一。2035年具有怎样的意义?十九大的2035年目标几乎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目标,即到下个世纪中叶将中国建成中等发达国家,整整提前了15年。2035年中国的GDP大约在30万亿美元,和美国持平或略大于美国。中国GDP的全球占比约为25%。中国人均GDP的世界排位将在50名以内,大致相当于目前中东欧国家的排位。

从2035年到2050年,中国经济能力大致回到从秦汉到1840年的固有水平,即中国GDP的全球占比处于25%-40%的常态区间,而不再是近代史上国家支离破碎和民众颠沛流离。中国有能力引领东亚成为与北美及欧洲比肩的重要区域。2035年可能是二战之后中国从经济规模和竞争能力方面全方位向美国迫近并持平的关键时点。很自然地,中国也会重新回归到世界舞台的中央。

2020年: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烙印

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既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处于习近平在越南APEC会议上所指出的世界经济上升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这是毛时代以三线建设为特点的平衡发展战略,到邓时代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为特点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再调整。预期未来三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稳定在6%-7%,2020年中国GDP大约在15万亿美元,人均略高于1万美元,大致达到世界人均GDP的水平。中国人口和GDP的全球占比都在约18%。这不仅是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时点,也意味着由于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使得人类500年来享受到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人口实现了翻番,中国接近OECD国家的入门门槛。

从2020年到2035年,中国逐渐从国际秩序的重要参与者和遵守者,向影响者和制定者的角色转换。中国对发展中大国的自我定位,会难以得到外部认同。从 2020年到2050年,中国经济增速大致每十年下降1个百分点,而中国GDP的全球占比则每年上升约0.5个百分点,2020年达到全球平均水平,2035年达到与美国持平,2050年达到中国千年文明史的常态水准。

2018年:强烈期待中的平静转型

许多人对2018年持有热切期待,很可能这是个平静的年份。大致看来,2018年GDP增速微幅放缓,物价有所抬升,金融地产是小年,投资者机会平平。就经济增速而言,尽管过去十个季度经济增速大致稳定,但由于有2018年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略弱,金融和地产增加值回落,出口不确定性增加等一系列因素,2018年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面对2018年,以平静心态面对平稳经济局势为好。

中国奇迹:难以复制和逾越的巨大偶然

在勾勒新时代中国经济的愿景时,我们深刻地感觉到中国的巨大社会变迁。从当下和未来中国梦的愿景来说,将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称为“中国奇迹”并不为过。中国奇迹般地通过自身艰苦卓绝的长期努力,同时应对了人力资源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巨大挑战,同时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又十分幸运地遇上了有利外部环境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对基础设施持续不断的热情,造就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工程。中国奇迹的发生,很可能源自1820年以来中国人所经历的从自我封闭到备受欺辱、从陷入沉沦到自我否定、从救国救亡的巨大生存危机感到不断自强自立的艰难历程。这也是中华民族从卑微愤怒到大度包容地看待世界的自我救赎之路。我们几乎看不到一种文明能够从自我怀疑和否定的危机感中,以自救完成新生。对其他国家而言,中国奇迹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