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俞邃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的强烈呼唤

2017-11-13
S2.jpg

中共十九大报告用专题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坦诚有据,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心声。这里探讨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中国为何要提出这样的主张?

一是看准了时代特征。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关系到国家如何从战略高度作出内外决策。习近平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在此大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依存越发紧密,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地球村”的最佳载体。

二是摸透了世界现状。当今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只有抱团才能应对共同挑战,这个“团”就是命运共同体。

三是体察了各国需求。国家要富强,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人民要幸福,这是所有国家的向往。如习近平所说,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但是,确实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四是认定了现实可能。当今世界以联合国为中心,在全球治理过程中虽历经艰辛,但仍取得了多方面的业绩。这意味着众志成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因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变革的奋斗目标。这个豪迈口号的提出,是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国际地位的急剧提高相适应的。

第二个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涉及哪些范畴?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涉及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习近平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是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领,大体说来,一是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二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三是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四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五是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以上这些,也可以说是冷战结束以来,进步人类共同创造的优化国际关系的基本经验。

第三个问题:怎样才能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要取得共识。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主权一律平等,前提是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

二要创造条件。现已存在联合国宪章和其他基本国际关系准则,继而需要的是实际举措。例如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便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尝试性纽带。

三要勇于担当。中共十九大明确宣称: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四要防止野心。要尊重他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此外,还要消除各种偏见和误解。

人类命运共同体由利益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组成,要求利益与责任保持平衡。不能只图利益,忽视责任。利益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是否协调,决定着命运共同体的前途。英国自认为承担责任过重而获利不足,故而出现脱欧之举。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相对于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而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社会层面来看命运共同体,更为复杂。例如反对恐怖主义,各国出于共同命运,本该同心协力加以应对,但由于责任分担问题,往往造成矛盾多多、困难重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辉煌而又艰巨的过程,绝不等于马上实现世界大同。它具有前瞻性,但不是超越现实;具有现实性,但不可能一蹴而就。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崇高的理想和人道主义情怀,凝聚了人类共同的殷切期待。要扫除障碍,创造成效,收获信心,一往无前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