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全球治理的范式转换

2017-07-25
S3.jpg
二十国峰会前,反全球化示威者在汉堡抗议经济紧缩。(美联社/马蒂亚斯·施拉德)

我们现在似乎生活在一个毫无方向、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在这里全球化和去全球化彼此激烈地碰撞竞争。结果,全球治理范式行进到一个重大的分岔路口,令世界各国面临适应新情况的挑战。然而,对于这一转换的深刻理解和及时适应,无论对于单个国家还是全体世界来说都必不可少。

当下,全球治理框架范式正在加速朝两个方向发展。

第一个方向由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引导,乘着日益高涨的去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浪潮,它们将所有问题都归罪于文明的冲突和全球化。它们试图通过“美国优先”或“我/我们优先”寻求解决之道,意在从与其他国家交往中攫取更多利益,同时推诿政府在维护市场效率和社会平等正义之间平衡的责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在华沙演讲中的一次发问正是这种趋势的鲜明例证:“当面对那些想要颠覆并摧毁我们文明的人,我们有意愿和勇气去保护我们的文明么?”

美国其他高层官员则更加直白,他们声称:“当今世界并非'全球共同体',而是一个竞技场,在这里国家、非政府组织和企业为获取优势展开竞争。”近期于德国召开的G20峰会未能在抗击气候变化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上达成共识,就是一个明显带有美国影响色彩的例证。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在《金融时报》上明智地评论道:“作为一个年度论坛,G20的兴起源于主要国家的一个共同信念,那就是存在一个全球共同体,虽然各国之间在安全和经济领域存在竞争,但我们也分享着和平、共同安全、繁荣、经济一体化和遏制威胁的共同利益。”很多美国学者发现,面对全球化和美国应在世界上扮演何种角色,美国年轻人当中出现了两种思潮,一种是“自我优先”,另一种是“共同体优先”。当然,后者并不否认“自我”作为个体的存在。

这里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美国政府这种有害的思维方式,它试图将各国身处同一共同体的意识与文明冲突的“恶”相对立。自竞选活动伊始,特朗普便拒绝接受全球共同体的概念,且他的这种拒绝一直延续到入主白宫。或者单打独斗、通过双边交易获取更多利益,或者建立一个更强大更有效的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架构,这两种选择眼下正在美国政府内部上演一场激烈的争夺战。目前来看,前者似乎占了上风。

另一个方向由中国引领走向世界舞台,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对此深表赞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年初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吹响了嘹亮的号角,呼吁全世界携手建立一个“命运共同体”。

当前,国家内和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国际社会也面临着日益增多、久攻不克的挑战,旧有的全球治理范式在应对这些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包括接踵而至的气候变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中国提出的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理念正是呼吁全球共同行动,超越并克服意识形态等差异,实现“达成共识、携手合作”目标,创造一个让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国家能够以和平方式合作竞争的世界秩序,迎接为所有人共享的、更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建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完美契合,两者都是基于中国在国内治理和经济快速增长方面的成功经验,并非凭空而来或如中国谚语所说的“空中楼阁”。在亚投行、丝路基金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互补性融资工具的助力下,“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势头良好,这些融资工具可以为那些在快速全球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落后的欠发达国家所亟需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筹集资金。今年5月于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全球瞩目,彰显出很多国家期望参与到这一创新行动中的愿望,该倡议旨在改善全球治理并创立新型的国际合作,令全球化成为“民有、民治、民享”,而非仅仅是少数国家和既得利益集团的游戏场。现在回顾2009年G20伦敦峰会公告中的那句至理名言正当其时:“我们相信全球经济繁荣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决不应当让“共同繁荣”和“共同命运”的理念失色。

回到范式转换的分岔路口上,世界需要严肃对待这种分歧。范式转换势不可挡,因为世界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政治专家常常挂在嘴边的那样,“西方与东方”、“北与南”正在加速融合。关键问题是,在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世界,国际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什么才是最好的选择,是文明内部及文明之间更多的冲突?还是携起手来共同攻克那些任何国家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应对的全球挑战、从而为建立“命运共同体”铺平道路?

将所有问题都归罪于全球化和所谓的文明冲突无异于开倒车,将各国再次分裂成冷战时代的意识形态“阵营”,这显然不是全球化新时代的合理提议。不论我们承认与否,全球化早已将所有国家都囊括进一个紧密相连的“共同利益体”。此前我参加了一场研讨会,会上一位美国学者的观点非常切合这一主旨。他将当今的世界描绘成一系列一环套一环的“社区环”,从我们居住的当地社区到我们共享的全球社区。当然,在这两极之间还存在很多环。分享与连通是关键的连接点,而他得出的结论是“不要抛弃任何人”,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共同利益、共同命运以及北京奥运唱响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建立“命运共同体”这一崇高理念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