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秦晓鹰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雄安,是心血来潮还是形势使然

2017-05-16

也许是因为国土面积太大,也许是因为在偌大国家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带来许多意料不到的矛盾…中国决策层决定在中国黄河以北的华北大平原,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城市群一一“雄安新区”。这个城市群的最终控制面积可达2000平方公里!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中国国内舆论界的强烈震动。国际传媒也为此做了大量报道。中外人士头脑中涌出的第一个疑问,首先就是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结点、要在这个地方,搞这样一个必将举全国之力、必将耗时多年方可完成的发展项目?有些不明就里的媒体甚至说,这大概又是心血来潮,一时兴起“拍拍脑袋”的结果,其轻率堪与毛时代的“大跃进”相比。

S2.jpg

那么,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以为各类媒体必须明白一个根本的事实,那就是中国人的国家观念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国土观念,与大多数西方人不同,也与他们的北方邻居俄罗斯人和东方邻居日本人不同。由于中国人很早就有了统一的完整的国家意识,加上东海西山北沙南林的封闭式地域特色,因此,这个统一的自认为是世界唯一大帝国的统治者所关心的并不是开疆拓土与扩展版图,而是以近乎狂热的态度致力于在自己的统辖范围内进行规模巨大的国土整治。从近乎传说的汉民族的祖先大禹王率众治水,到至今还能发挥作用的两千年前的水利工程一一都江堰以及与其同时代建造的万里长城,莫不如此。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这种与国土整治相关的浩大的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工程,更是到了一个十分可观甚至惊人的水平。这自然就包括在冻土地带铺设的青藏铁路和曾经争议不断、至今还留下诸如移民搬迁等后遗症的三峡水利枢纽大坝。不夸张地说,从中国的始皇帝到今天的执政者,凡想有大作为者莫不是国土整治与山河改造的“大国工匠”。很显然,设立雄安新区与中国人的这种传统的国土整治观念不无关系,也与中共历代领导人主张“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关。

不过,设立雄安新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所决定的。换句话说,就是这种大趋势已经呈非常紧迫的挤压态势,变得必须下大决心才不会使这种挤压态势变成难以扭转的颓势。这里所说的紧迫,首先就是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已经完全不堪重负。生活在这里的人常会抱怨这里的治安、交通、环境…人们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在议论中国是否需要迁都。很显然,在北京附近设立一个新的城市群区对缓解北京的压力,疏解北京的非主流功能,从根本上让北京从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中挣脱出来,护卫住这座中国最大的古都恐怕己是唯一选择。否则,就只有迁都。

设立雄安新区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改变中国社会发展的失衡状态和地域设置上的巨大障碍。对当代中国现状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不仅存在着内陆与沿海地区(即所谓“东部与西部”)在发展水平上的明显差距,而且日益显现出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的发展差别。这就是近年来经济学家提及的南强北弱的畸型。这个“南”与“北”的分界基本上以长江划开。所谓的“北弱”不仅有GDP经济总量上的“弱”,而且也表现在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质量与结构上的“弱”。造成北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渐呈颓势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北京、天津、河北在行政区划上的互设壁垒、三足鼎立、各自为政的状况,不能不说是一种制约发展的十分严重的制度性障碍。事实上,帝都时代的北京与周边地区就始终是在一体化的行政区划系统中运行。在历朝历代数百年的岁月中,这种被称为“直隶”(即直接隶属中央政府之意)的行政区划系统始终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政治枢纽的作用。只是到了孙中山先生开创的民国时期,这种合理的一体化的行政区划系统方被废止。

现在,以习近平为首的当今中国政府正是通过设立雄安新区这一重大举措来有效、有力、快速地改变造成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南北失衡的地域设置之难题。如此一来,北京、天津、河北的“三足鼎立”将走向终结,合作与和谐将成为三地发展的唯一主旨。从促进北方的崛起这个角度看,雄安新区很可能会成为中国又一个改革高地,甚至会摸索出一种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