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 肖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阿斯塔纳峰会将开启上海合作组织变革的大门

2024-07-03
肖斌.jpg

在成立后,上海合作组织得到了稳步发展。截至2024年7月阿斯塔纳峰会召开前,上海合作组织已有正式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26个,地理范围涵盖中亚、南亚、中东、东欧、南高加索、中南半岛。在阿斯塔纳峰会后,上海合作组织将从26个国家扩大到29个。不断扩大的组织规模迫切需要上海合作组织对创建之初的治理理念和结构进行改革,而阿斯塔纳峰会将是开启上海合作组织变革的大门。

现实促动转变

如果把现在的上海合作组织与其成立之初相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该组织奉行的多边主义宗旨已然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从加强成员国间的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升级到寻求建立包容性对话与合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这种变化主要源于以下两个原因:

内因是组织规模的扩大。目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GDP约占世界三分之一、领土面积约占欧亚大陆的60%、人口约占世界的42%。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安全观、文化属性各不相同,这种特性要求上海合作组织转向建设包容开放的多边主义,从而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外因则是国际体系的压力让上海合作组织变得具有吸引力。美国在国际体系中超强的“战略优势”让其领导人越来越不愿意客观地认识它国的诉求,相反,为保持自己的“战略优势”,美国往往对它国采取打压、孤立等反应过度的措施。因此,如果不能在对外事务中削弱利己主义并与其它国家平等相处,那么美国领导人可能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国家愿意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对冲美国在国际体系中制造的压力。

变革的方向

合作红利是所有多边机制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关键,而有效推进各项合作措施落地是上海合作组织产生合作红利的必要前提。为此,笔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变革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一是,提升协作水平,优化工作机制和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现阶段,上海合作组织需要突出元首峰会的引领作用,并强化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的监督执行能力,保障各项合作落地。因而,《阿斯塔纳宣言》将提出改进上海合作组织的工作建议来提高组织的议事决策效率。对此,现任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明表示,阿斯塔纳峰会将成为组织发展历程中的新里程碑。

二是,加强核心区建设。在2023年上海合作组织新德里峰会上,成员国元首一致认为中亚地区是上合组织的“核心区”。事实上,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离不开中亚地区国家的支持,而作为上海合作组织重要活动区域的中亚地区也需要摆脱因组织规模扩大而被边缘化的现状。

三是,聚焦绿色多边主义。目前,传统安全和经济合作依然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点合作方向。但从未来的发展来看,成员国将会在应对气候变化、减排和绿色转型等合作领域达成更多共识,这些合作领域会是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变革的核心动力。

变革中的挑战

上海合作组织对内遵循“上海精神”,对外奉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和开放的原则。但受美国与中国、俄罗斯、伊朗、白俄罗斯等成员国关系的影响,上海合作组织常被贴上反美(或反西方)的标签,从而使得变革中的上海合作组织将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组织规模的扩大导致缓冲的安全空间缩小。在本届阿斯塔纳峰会上吸纳白俄罗斯为正式成员国后,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将扩大到北约东翼,并与北约的安全空间重叠。

二是,组织战略自主性的增强加大了重建世界和平的分歧。除了《阿斯塔纳宣言》外,本届峰会还将通过《关于世界团结争取公正和平与和谐倡议草案》。这份倡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G7集团普利亚峰会公报的回应。

三是,“新冷战”思维增加了全球战略稳定的脆弱性。“新冷战”思维产生于美国国内政治压力,而不是外部安全利益。大多数美国政治精英认为,俄罗斯正在破坏西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并在冷战结束时重建的国际体系,而中俄关系将挑战西方的安全利益和价值观,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必须联合起来遏制中国和俄罗斯。显然,“新冷战”思维将会拖累上海合作组织的变革。

国际组织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国际体系互动的结果。可以说,上海合作组织变革成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建设性力量正是现实与未来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