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美中合作仍有可能

2024-05-22
奈.jpg
2024年4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

近日,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访问北京,希望稳定对华关系。他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讨论的许多问题都极具争议性。例如,布林肯警告中国不要向俄罗斯提供物资和技术,以援助俄罗斯针对乌克兰的战争;同时,他反对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张和对菲律宾(美国盟友之一)的骚扰。其他争议问题涉及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对“一个中国”政策的解释,以及技术方面的对华贸易和出口管制。

布林肯访华期间,我作为中美“双轨对话”的牵头人也在访问北京。通过该对话机制,与各自政府有联系的两国公民可以会面,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由于此类会谈是非官方性质,且不用为发言内容承担责任,所以有时更为坦诚。这一次,阿斯彭战略小组的代表团在北京会见了来自中央党校的中方小组,这是过去十年两家机构第六次举行此类会议。

正如外界预料的,“双轨对话”中美国代表继续重申布林肯对那些争议问题的表态,而中方代表则重申中国政府的立场。其中,一位退役中国将军警告称:“台湾是我们核心问题中的核心。”

不过,当双方转而探索潜在合作领域时,事情就变得更有意思了。美国的对华政策由接触转向大国竞争战略,但并不排除在某些领域展开合作。在确定讨论内容时,我们用足球比赛打比喻:两支球队在激烈交锋,但他们踢的是球,而不是其他球员,并且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比赛规则。

换种说法,一些中国人确实担心美国强调建立“护栏”就像在汽车上系安全带,是鼓励超速驾驶,但大多数人认为避免事故才是首要目标。为此,我们确定了七个潜在合作领域。

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威胁着中美两国。中国仍在继续建设煤电厂,但也在迅速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并表示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们敦促为此制定更快的时间表和开展科学交流。

第二个问题是全球公共卫生。科学家们表示,下一次大流行不是会否发生,而是何时发生。两国政府对新冠疫情的应对措施都很糟糕,导致数百万人死亡。但我们不应争论该归咎于谁,而是建议研究双方的科学合作如何帮助减缓了2003年的非典和2014年的埃博拉病毒传染,以及我们如何在未来采纳这些经验教训。

在核武器方面,中方为自己核武器的快速发展辩护,理由是洲际弹道导弹更加精确,而且潜艇具有脆弱性,可能危及他们在先遭到打击后的反击能力。他们重申反对在中国核武器数量达到美国和俄罗斯水平之前对中国实施军控。但他们表示愿意讨论核原则、概念和战略稳定性,以及防扩散、朝鲜和伊朗等棘手问题——美国和中国以前在这两个领域进行过合作。

第四个问题是人工智能。去年秋天,习近平和美国总统拜登在旧金山同意就人工智能安全问题展开讨论。在该领域,两国政府目前尚未取得太大进展。双方小组一致认为,这个问题还需要进行闭门私下会谈,特别是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军事应用。一位退役的中国将军表示,军备控制不太可能,但我们拥有很大机会尽力相互理解概念和原则,以及维持人类控制意味着什么。

经济方面,双方都认为双边贸易是互利共赢的,但中国抱怨美国对先进半导体的出口管制。美国以安全为由为其政策辩护,中方却认为这是限制中国经济增长的措施。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称美国的做法是“在一个小院子周围筑起高高的围栏”。我们指出该政策仅影响双边芯片贸易总额的一小部分。

由补贴推动的中国工业产能过剩话题更加棘手。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放缓,它没有采取措施提振国内消费,而是试图通过出口解决当前问题(就像过去那样)。我们指出,本世纪初的“中国冲击”以来,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

但是,我们同意将经济问题分为三个部分,而不是支持对双方都不利的脱钩。一方面是安全问题,我们同意有分歧。另一方面是正常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我们将遵循国际贸易规则。介于中间的是补贴、产能过剩问题,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谈判。

我们讨论的最后一个话题是人文交流。三年疫情期间,各类限制措施和不断恶化的政治关系严重损害了两国的人文交流。目前在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不到1000人,而在美国大学学习的中国学生约有28.9万人(这一数字较峰值下降近1/4)。美国记者在中国遇到更严格的签证限制,两国学者和科学家都表示受到移民官员的更多骚扰。这些都无助于恢复相互理解。

中美大国竞争背景下,我们不指望两国回到本世纪初标志性的接触战略。但是,避免冲突、确定双方在何时何地可以合作的领域,是符合两国利益的。

全文翻译自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标题“US-China Cooperation Remains Possible”(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