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张茉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中美经贸关系

2017-11-13
S3.jpg

特朗普首次访华是中国十九大后举世瞩目的大国外交互动,而此次经贸议题也是特朗普访华之行的重中之重。从长远看,中美经贸关系一直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与“助推器”,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变量之一,也是中美两国持久发展的基础与驱动力。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中美新型经贸关系影响深远。

毋容置疑,中美正处于几十年来的发展新变局,中美战略互动态势变化也开启了多极化时代大国之间重建平衡的进程,这一重建平衡的进程逐步在经济、贸易、投资、金融、安全等多个领域,在中美双边、亚太地区和全球层面展开。特别是在经贸领域,既要扩大中美共同利益,做大共赢增量,减小两国摩擦冲突,更要围绕共同利益建立合作框架,提升未来双边关系的发展潜力。

作为最大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四成,贸易总量约占四分之一,对外投资和吸收外资规模约占全球的三成,双方互为全球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概括来讲,中美经贸关系有三大核心主题词,即中美经贸关系的特点是“相互依存”,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途径是“优势互补”,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逆差国。美国贸易逆差并非源自中国或任何国家的贸易倾销,而是源自美国长期以来的结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背后的原因复杂,不仅与美国国内经济结构和产业政策选择有关,也与全球产业链的“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分工以及全球价值链密切相关。

尽管如此,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依然是导致两国贸易冲突和贸易摩擦的核心关键。事实上,中国政府一再重申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而十九大之后,世界可以期待中国会拥有更加开放的经济政策和贸易政策,这是中国积极主动作为的重要表现。

本质而言,减少中美贸易失衡有两条途径:一是限制进口;二是增加出口。限制进口是以牺牲一方利益为代价保护另一方利益的零和博弈,而且可能引起报复,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相对而言,增加出口是一种更可取的共赢方式。首先,对美国而言,扩大优势产品的出口,的确能有效缩小贸易逆差,增加就业。根据美国商务部估计,每增加10亿美元出口额,在美国本土可以创造大约6000个就业岗位。其次,对中国而言,通过进口美国产品,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和引进高新技术,尤其是一直以来受到美国出口限制的航空、机器人、互联网等高新科技产品。

因此,美国未来更好的选择不是限制从中国的进口,而是扩大对中国出口。一方面加强优势领域(贸易顺差较大的领域),包括汽车、飞机、芯片、高端机械设备等高科技产品,进一步放松出口限制;另一方面挖掘潜力领域,让中国增加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大豆、棉花、柑橘、木材等),降低畜牧产品贸易壁垒(牛肉中方已承诺开放,猪肉潜力巨大),同时加强能源合作(中方扩大页岩油、天然气等能源进口)以及推进基建合作(油气管道、交通运输等)。

除此之外,更具战略意义的是按照“做大增量”的思路深入挖掘中美结构性合作潜力。从未来更广阔的合作前景看,深化更大范围内的中美经贸产业合作有三条路径:

第一条,尽快重启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推动市场双向开放。双方需要逐步消除市场壁垒和各类投资歧视性政策,以开放的投资政策以及公平公正对待所有投资者,共同致力于改善营商环境和国家安全审查、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提升规则透明度与公平性。同时,加快BIT谈判。中美BIT谈判的焦点与难点仍然是开放“口子”大小不一致。中国不久前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意见》明确允许外资参与“中国制造2025”,中方可以在通信、电信、法律、保险、金融、数字服务、知识产权等美方感兴趣的领域加快服务市场开放。

第二条,共同推进中美双边高科技产品贸易。美国政府可以考虑设立跨部门的中美高科技产品贸易工作小组,对当前中美高科技产品贸易进行全面评估,定期更新和调整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的产品清单,以提供给美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审查部门。更重要的是应该积极推进中美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整合,放宽高技术领域出口限制。推动两国高技术市场深化合作是两国面向未来的互利选择。

第三条,加快推进中美基建投资、亚投行等多边开发融资体系,共同开辟第三方市场。像“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第三方市场开发与广泛合作,将为中美经贸及全球经济带来不可低估的增长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