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斯蒂芬·罗奇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

美国贸易政策混乱的危险性

2024-06-05
罗奇2.jpg

 美国缺乏连贯一致的贸易政策。它的政治战略伪装成贸易政策,矛头直指中国。毫不奇怪的是,中国采取了同样的回应措施。由于这两个超级大国都依靠盟友的支持——美国依靠七国集团,中国依靠全球南方,所以经济脱钩倒不是我们最担心的事情。

对于这种令人遗憾的事态变化,外界很容易归咎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和乔·拜登:特朗普打响了中美贸易战的第一枪,拜登则加倍推行保护主义。然而,这些问题早在两位总统就任之前就已经出现,原因主要是数十年来对开放经济体中外贸作用的误解。

政客们倾向于黑白分明地看待贸易平衡:顺差是好事,逆差是坏事。1970年以来,美国的商品贸易除两年外一直处于逆差状态。所以,美国认为贸易是有害的,它导致原本强劲的经济实力外流,给就业、企业、社区和收入层面带来压力。

所以,美国将自己视为其他国家不当行为的受害者。20世纪80年代时,日本被看作罪魁祸首,现在是中国。美国还指责世贸组织,过去五年,美国阻止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法官的任命,实际上导致该组织失去了作用。

指责是政治性的,不是经济性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一入学,就会立马被要求尊重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前提:一个国家的贸易差额等于投资与储蓄之差。由此可见,储蓄短缺的经济体想要投资和增长,必须从国外借入盈余的储蓄,就需要和世界其他地区保持国际收支和贸易逆差。

这个概念框架非常适合美国经济。 2023年,美国的国内净储蓄率(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经折旧调整后的储蓄之和)为负,占国民收入的-0.3%;相比之下,二战后的平均水平为6.4%。这种情况以前只出现过一次,那就是在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以及刚刚结束的时候。

这导致对贸易做出了政治上令人不安的判断:根据国民收入特征,储蓄短缺的美国出现了巨额外部赤字。2023年,其经常项目逆差相当于GDP的3%,商品贸易逆差为GDP的3.9%,分别是战后平均水平(1.3%和1.7%)的两倍多。

克里斯托弗2.jpg

将这个问题归咎于其他国家是一种逃避。没有国内储蓄短缺,就不会存在贸易逆差。国内储蓄短缺主要是国内因素造成的,是巨额联邦预算赤字的产物,因为这些赤字在国民收入账户中被算作负储蓄。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期间,美国的预算赤字在2020-21年飙升至GDP的13.3%,2022-23年仍徘徊在GDP的5.8%,几乎是1962年到2019年平均水平 (3.2%)的两倍。国会预算办公室的基准预测显示,未来十年的赤字份额将保持在当前水平附近。

这种结果不是中国造成的,是美国政客做出的决定导致的。然而,2016年总统竞选期间,特朗普将美国不断扩大的商品贸易逆差直接归咎于中国,理由是从1999年到2015年,中国在美国贸易逆差里的份额从20%飙升至近50%。特朗普获胜后,迅速对中国商品加征了关税。

在某种程度上,这一策略似乎有效。 2018年到2023年,关税使得中国对美国的商品贸易逆差减少了1388亿美元。然而同一时期,美国总的对外贸易逆差增加了1810亿美元,这符合人们对储蓄率下降国家的预期。随着来自墨西哥、越南、加拿大、韩国、台湾、印度、爱尔兰和德国的净进口激增,美国的商品贸易逆差(不包括对华逆差)在2018年到2023年期间增加了3190亿美元。

换句话说,尽管美国领导人努力说服选民,表示自己正在解决本国的贸易问题,但“敲打中国”的想法听起来很空洞。通过打击中国,美国将贸易关系从低成本的生产国转移到成本更高的国家。这相当于对美国消费者加税,从而提高了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的代价。与此同时,华盛顿完全满足于维持巨额预算赤字,而这将进一步抑制国内储蓄,刺激进一步的贸易转移。

如果事情到此停止就好了。贸易冲突使得华盛顿能够对中国发起火力全开的政治攻击。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不仅引发了科技战争,过度的恐华情绪也增加了网络战争的爆发风险。

此外,美国刚刚宣布对中国商品征收另一轮所谓的301关税,涉及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在这些领域,美国几乎没有比较优势。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明显,这将损害美国的绿色能源目标。而且,此举散发着虚伪的味道。毕竟,美国抱怨中国对其替代能源计划提供不公平的补贴,但却忽视了一个事实: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向特斯拉等公司提供巨额补贴。

自由贸易和全球化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一结论在战后时期成为公认的道理,但现在却被看成异端邪说。如今美国贸易政策变得混乱:面对储蓄造成的贸易逆差无能狂怒,在国家安全方面无端恐惧,同时担心要依靠中国的所谓“过剩产能”来应对气候变化。这种混乱可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糟糕。全球治理已经支离破碎,超级大国爆发冲突的危险让人不禁痛苦地回想起20世纪30年代的场景。

全文翻译自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标题“The Dangerous Incoherence of US Trade Policy”(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