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中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阅兵(以下简称九三阅兵)。这次阅兵绝非一场单纯的军事仪式或历史纪念活动,它是以国家典礼形式,向世界传递了关乎历史正义、二战后国际秩序现状和未来世界和平与发展走向的清晰信号。
第一,坚持和弘扬正确的二战历史观,是此次阅兵的核心意义之一。近年来,部分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私利,持续推行历史修正主义,试图消解中国的二战贡献,“忽视中国说”“西方中心说”“二战六年论”“日本受害论”等错误史观大行其道,九三阅兵对此进行了强有力的矫正。作为亚洲主战场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牺牲最大,对日本法西斯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抵御日本侵略,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抗战结束,日本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最多时占其总编制的90%有余。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结束,中国共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占日军在二战中伤亡总数的70%以上。这些事实,是对西方史学中隐现的“中国依赖盟军拯救论”等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回击。
面对日本右翼势力持续推动的篡改教科书、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外交公关洗白战争罪行,以及所谓“美日结束太平洋战争”等极具误导性的表述,九三阅兵成为守护战后国际秩序正义根基的精神展示。此外,26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50位国际友人遗属(包括飞虎队后代、白求恩后人等)观礼,将中国的抗战记忆升华为跨国正义同盟的精神象征,生动诠释了“得道多助”的政治伦理,宣示历史真相不容篡改,正义记忆必须捍卫。
第二,展示军事能力并阐释其防御性本质,是此次阅兵传递的关键战略信号。此次受阅武器装备全部为中国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以新型四代装备为主体,首次公开亮相的装备占比高。高超声速反舰导弹“鹰击”系列、反无人机的激光与微波武器等先进装备纷纷登场,“惊雷-1”“巨浪-3”“东风-61”等构建起中国强大的战略威慑力量。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军队战斗力的关键支撑,反映出中国军队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成功转变。在现代战争形态快速演变的背景下,中国军队所展示的信息化智能化作战能力,使其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方面拥有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军队的强大,为抵御外部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可靠保障,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稳定力量。中国一直强调军事现代化的防御性质,强大的国防不是为了侵略扩张,而是为了守护国家和人民,同时为地区及世界和平提供公共安全产品。
第三,推动全球治理,破解全球安全赤字。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安全形势和安全治理出现新动向,人类在安全方面的共同挑战更加复杂严峻。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平发展理念,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始终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积极践行维护世界和平的承诺。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解决全球安全赤字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中国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人类共同利益,推动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还致力于推动国际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取得了促成沙特伊朗和解复交、巴勒斯坦各派内部和解等重要成果。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国多次派出特使穿梭斡旋,凝聚止战共识,为和谈铺路。
这些理念和行动与九三阅兵所传达的和平发展信号相呼应,展示出中国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决心。中国以实际行动表明愿意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第四,此次阅兵是对历史镜鉴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挑战的战略警示宣言。面对日本军国主义思潮回潮、台海潜在风险上升等现实威胁,阅兵传递出不容误读的底线逻辑。日本2025年版《防卫白皮书》将中国列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其加速推进的修宪扩军、炒作“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否认侵略历史等行径,构成了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峻挑战。九三阅兵以压倒性军事技术优势和体系化作战能力,构筑起一道遏制历史复辟的心理与物质防火墙。高超声速反舰武器、跨区域精确打击力量等武器装备的集中展示,更向潜在干预者发出关于台海问题清晰无误的信号: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统一的意志坚如磐石,能力坚不可摧,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也绝不为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
九三阅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展示了中国的实力与担当,强化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贡献的认知,推动了全球和平发展理念的传播,提醒世界铭记历史、团结协作。在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以强大的实力为支撑,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