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李环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事务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副所长

台湾2023:中美分歧与共识

2024-01-08

2023年底,距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不到一个月,美国两大涉台动作引人关注。

一是美国会通过了2024年度国防授权法案(NDAA),宣称“将加强在印太地区的资源,以阻止中国大陆的武力行动,并为台湾的军队提供资源”。二是美国务院批准总额约3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是年内的第五次,也是拜登2021年上任以来的第12次。美国称此次军售目的是维持台湾的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即4C)能力,为台湾“防御”提供安全的战术信息,提高台湾“通过加强战备来应对当前和未来威胁”的能力。

而就在2023年11月,习主席与美国总统拜登在旧金山会晤时,中方领导人促美“停止武装台湾”。美国显然没有听进去。实际上,近些年在台湾问题上中美都在按照自己的既定逻辑各说各话,有限的共识不是没有,但扩大共识不容易。

两套逻辑各自演进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关涉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如何解决是两岸中国人自己的事,且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和平解决。不过,面对“台独”分裂势力,中国也予以严厉谴责和打击。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针对的也是分裂势力。

正是基于以上逻辑,中国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中,希望自己的领土主权受到尊重,各国也承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并在此政治基础上与中国发展平等友好关系。美国同样也是在与台湾当局断交、废约、撤军之后正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但美国从一开始就玩弄花招,与中国建交的同年,国内通过了所谓的“与台湾关系法”,变相维护美台之间的政治和军事联系。台湾问题也因美国这一外力的介入变得复杂。

现在,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在2023年中美领导人的旧金山会晤中,中方再次阐述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认为美方应该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停止武装台湾,支持中国和平统一。然而,即便中方如此强调,美国仍有自己一套逻辑。

美国声称自己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变,然而,中美关系本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为基础,但在加上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后,近年美国又将美台之间私底下的“六项保证”端上台面。近年美国一直声称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期待两岸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表示台海和平稳定符合世界利益,呼吁中国克制在台海及周边的军事活动。然而,美方的具体行动则是继续对台军售,以加强台湾对抗大陆的非对称战力。

实际上,在中美领导人会晤之后,美国防部长奥斯汀就重申对台提供武器的承诺,白宫国安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也向媒体表示会继续依据国内法律向台提供增强自我防卫能力的武器。也就是说,美国所追求的台海和平,是建立在台湾具有“豪猪”般的非对称战力、美国盟伴不断加入关注台海形势的“同盟军”、美台来往官员的级别不断上调、美台经济捆绑逐渐加大之上的。

2023年,除了美国军火商组团赴台做生意外,美国政府还首次以“总统特别提款权(PDA)”“外国军事融资”等特殊方式军援台湾。美国国会议员继续推出各种各样的挺台法案,制造“大陆可能攻台”的焦虑。美台双方加大经济捆绑,台积电赴美设厂,“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第一阶段协议”实施,目前已开始第二阶段谈判。美方还继续在多边场合如G7外长和领导人会议中提及台海和平稳定,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美方高度关注,3月上任的“美在台协会”(AIT)主席罗森伯格迄今已三度赴台,与三位候选人见面详谈。AIT更高度关注一度出现的蓝白合情况,甚至直接致电柯文哲。美号称“不选边站”,实际上是“边边都站”“个个都验”,综合面试后以近期的军售表明支持民进党当局及其候选人的态度。

如何扩大唯一共识

中美间围绕台湾问题的各说各话,实际上是中美关系的竞争面导致美国要利用“台湾牌”牵制中国。美国选择了最有利于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做法。目前双方唯一的共识是避免冲突。中方2023年9月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致力于促进两岸的融合发展,当然不希望发生冲突。美国已面对俄乌、巴以两场冲突,当务之急是2024年的大选,故也不希望台海出现战事。这一有限共识维持了台海目前的平静。

然而,中国念兹在兹的是两岸必然走向统一,美国希望的是“和而不统”“分而不独”的维持现状。目标上的差异导致双方仍将在台湾问题上进行较长期的博弈。所幸的是,双方都希望“和平”,如果能围绕“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多做文章,那就能扩大共识。困难是美国现在主张“和平”的声音不是主流,反而是对华竞争的声音比较突出。如果中美能较好地管控分歧,如果岛内要和平、要交流的民意能促使台湾当局采取正面行动,如果两岸有识之士能携手积极商讨统一方案,或许解决台湾问题会“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