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信息化与中国互联网的未来

2016-08-16

上月,中国政府公布了国家互联网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将中国建成网络强国。这是体制改革和部门协商的成果,不仅对中国如何在国内改造信息通信技术(ICT),也将对中国在全球战略上的自我定位产生深远影响。就其本身来说,这份文件值得详加研读。

S1.jpg
图片选自:观点中国

战略的发布,标志习近平2012年上台后着手展开的中国ICT领域重大改革已经告一段落。当初的工作重点,是重新控制日渐喧嚣的社会媒体。而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一个小部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SIIO,以下简称网信办)及其独立负责人、北京市副市长兼宣传主管鲁炜的权力越来越大。很显然,中国在ICT领域面临的挑战并非仅仅是线上的内容,斯诺登爆料,微软停止对WIN XP提供安全支持,都说明了这一点。这两起事件彻底显露出中国面对境外的企业和政府力量是何等脆弱。

中国的应对是在2014年初设立了一个新的官僚机构,负责综合管理ICT各方面事务,它的顶层是习近平亲任组长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国信办的英文缩写从SIIO改为CAC,而鲁炜从不同部门和机构那里获得了更多更大的权力。在中国复杂的官僚体制当中,很少有哪个行政机构飞升得如此之快。

从一开始,这个新官僚机构的中心任务就是在国内外政策与安全环境快速变化情况下,结合邓小平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的科学发展研究规划,着手制定ICT战略。过去几年里,这一战略的诸多内容逐渐成形。上月公布的战略中的很多提法,可以在鲁炜2014年第一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发言中找到。习近平今年早些时候有关信息化问题的讲话,也同样充斥战略文件的内容。一些规划之前已经相继出台,如大数据、网络文化、“互联网+”、ICT解决方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所以,这份互联网战略并没有多少全新内容。但它的确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它强调ICT是几乎所有政策领域的首要任务之一。

S2.jpg
这份互联网战略并没有多少全新内容。但它的确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它强调ICT是几乎所有政策领域的首要任务之一。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战略,应该怎样解读这个文件呢?总体上,该战略确立了关于目标和举措的总体框架,但在叙述上是相当笼统而模糊的。一个例外事实是,文件提出成立一家专门的机构,负责投资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考虑到该文件是由网信办(中央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起草,它的实施必会经历漫长的跨部门协商和讨价还价。因此,不是所有条款都会有同等的优先权,有一些是作为安抚而存在,并不能影响政策。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所有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都会拿出自己的详细实施计划,从中可以看到更加实际的举措。

尽管如此,这一战略的总体目标还是明确的。中国的目标是成为网络强国,在它看来,这就意味着对国内所有重要ICT实行有效控制,而其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本土化。中国几乎所有“核心技术”都依赖外国供应商这一事实,已经成为领导人背上的芒刺,因此大量资金和精力将投入到开发自主操作系统和芯片组当中。这不仅可以降低中国的安全风险,也有助于中国在价值链中的提升。同时领导层认为这将使它有资本在国际互联网治理中发挥更强有力的作用。

第二个重点是社会经济信息化。特别是,中国希望利用ICT建立西方国家实施数十年的有效管理,比如更有效地提供教育和医疗服务。而且,人们认为ICT产业的贡献不仅在于自我成长带动经济发展,也在于它能够带动其他领域进步。例如在农业领域,更好地统调生产就有望更有效地把更新鲜的产品送达消费者。

安全方面,这份文件的奇特之处在于对军事的全面投入。通常,军队与民间管理是隔离的,但ICT的“两用”特性使军事与民用的结合在网络事务中越来越突出。这在中国政治中是比较新颖的,值得在未来给予关注。

最后,这份战略文件的有趣之处在于对ICT领域发展的某些推想。一个突出例子是移民。战略明确要求放宽在中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条件,以吸引国外ICT人才。虽然短期内作用有限,但较长期而言,它可能预示着中国经济社会性质及其全球地位的转变。几十年以后,中国也许会成为对第三世界人才有吸引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