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战略文化与南海争端

2015-08-31

包括地理、历史和政治在内的战略文化组成部分,影响着国家政策的制定,以及争议领土和海域为何极其重要。阿拉斯泰尔·伊恩·约翰斯顿在1995年刊于《国际安全》杂志的《考虑战略文化》一文中,把战略文化定义为“限制行为选择的观念背景。”这位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还写道,它“吸收了最终塑造国家行为的国家或战略共同体的自我认知和特征。战略文化是源于共同经验和公认叙事(口头或文字)的共同信仰、承担和行为模式,它塑造着集体认同和与其他群体的关系,并决定着实现安全目标的合理目的和手段。”对中国和菲律宾战略文化的综合分析,有助于理解两国如此看重南海争议的原因。

作为一个群岛和海洋国家,海洋对于菲律宾来说一直非常重要,这种重要性近年重新被认识,也算是值得欢迎的进步。要不是因为日益猖獗的偷猎和非法捕捞(已造成可观的经济损失)、海洋环境恶化,以及邻国膨胀的海洋野心,菲律宾还意识不到这一点。岛屿和海洋的统一完整,是这个国家自我认同、生存和未来发展的组成部分。因此,海上防御与安全至关重要。在联合国关于海洋法的一系列会议中,菲律宾正积极推动国际社会认可其群岛国家概念,以成为包括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和巴哈马在内的全球五个主权群岛国家之一。

菲律宾人和海洋的关系非常紧密。事实上,它素来被誉为“东方海上明珠”。该国最早人类遗骸(“塔邦”人)就在离大海不远的巴拉望山洞里被发现。前殖民时代的权力中心主要坐落在沿海或三角洲地区,如苏禄、武端和马尼拉。鉴于其地理特点,海洋是连接岛屿的主要通道。居民生活和经济也都与海洋紧密相关,直到今天依然如此。250年来,菲律宾人建造了巨大的跨洋帆船,往来于远东、美洲和欧洲。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个国家也是全球航运和物流行业最主要的海员输出国。最后,菲律宾也是全球主要的海产品出口国。

这有助于理解为什么菲律宾看重海洋,特别是西菲律宾海,即吕宋岛和巴拉望以西海域,其中包括斯卡伯勒浅滩(黄岩岛)和卡拉廷群岛(南沙群岛)周边和临近海域。作为国家领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一部分,以及主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在地、关键的战略性航道和海上防御与安全的最前线,保卫西菲律宾海成为国家的首选事宜。为此不惜动用所有必要手段,包括本土防御能力建设,以及和其他国家结成安全同盟。马尼拉、八打雁、甲米地和苏比克是菲律宾西海岸最繁忙的港口。一个主要的油库位于巴丹,在吕宋岛西侧,主要是三描礼士省、邦阿西楠省和乌拉尼翁省,还散布着其他重要商业和捕鱼港口。此外,在菲律宾历史上,国外侵略者都是从海上来,因此对该国海域的入侵被视为严重的外来安全威胁,必须加以应对。

对中国来说,作为一个传统的大陆国家,对近海的控制很大程度上被当作安全与威望的需要,对经济价值的考虑不多,虽然中国经济崛起和对海上贸易与服务的日益依赖正使这种情况发生改变。虽然这个中央王国早期历史上的很多都城都沿主要河流而建(尤其是黄河),但都远在内陆。进一步说,中国过去的安全重点主要是在陆地,尤其是防御北部和西部。防范蛮族入侵的长城,以及在冷战时期建立防止苏联入侵的防御工事就是明证。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安全重点开始南移至逐渐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沿海地区。由此,海上安全开始获得更大关注,并得到更多政府经费支持。中国最富有最发达的省份和城市都坐落在沿海地区:上海、广东、香港、澳门,后三个都面朝南海。海南岛也逐渐发展成为旅游中心,并成为主要的海军基地。

虽然早期的中国航海者和贸易商往来于南海,但从资源(特别是海上石油和天然气)角度审视南海,却是近来经济机会主义的产物,而非历史一贯特点。不过,鉴于持续的经济增长有赖于海上贸易和服务,为保护重要海洋航道,中国对海域的重视将与日俱增。长期以来,为确保南海不落入外部势力之手,中国一直在有争议海域采取行动。出于这一目的,中国可能对其他南海主权声索国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这些国家在中国看来,容易被其对手或敌人利用来遏制或阻止中国的崛起。那些征服中国的外国势力也来自海上,因此堵死这条入侵通道也是中国历史上根深蒂固的愿望。

出于各自战略文化的差异,两个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立场明显对立,但合作的大门依然打开。虽然如今的南海被称为分裂之海,但它很长时间内都是形成菲律宾和中国、该地区其他国家和人民之间贸易、联系和人员交流的海域。与南海的广阔深邃一样,只要对彼此的战略文化有所理解,并且存在寻求弥合分歧建立共识的需要,合作和理解之门就依然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