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史明理 德国海德堡大学(Heidelberg University)博士

艺术的作用 -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与中国的百年文化交流

2024-07-12

今年,位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与中国跨越百年的文化交流,其中主要活动之一是“人间天堂:中国江南珍宝展”(2023年9月10日至2024年1月7日)。该馆和中国的百年交流体现了艺术和文化超越地缘政治界限、促进国家间相互理解的持久力量。

2019年,日本前外务大臣川口顺子被问及如何看待2040年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她说:“2040年的亚洲将是一个多极世界,印度、中国和美国一起成为领导者——美国仍是该地区的重要经济伙伴。日本也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无论这一预测是否仍然正确,都表明我们应该为不断变化的全球格局做好准备,而且全球格局中存在多个大国,都为丰富多样的外交互动做出贡献。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中,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这些机构不仅促进双边理解,还促进超越传统权力的对话,帮助建立更加互联互通的全球社会。

通过展览、合作和收藏,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不仅展示了中国丰富的艺术传统,还促进了有益于美国和中国社会的对话,它和中国的百年交流表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可以在外交及和平建设的努力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发挥关键作用,弥合差距,建立政府无法独自建立的联系。

艺术和文化在国际外交领域的影响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特别是在政治紧张和经济危机时期。然而,很少有人强调的是,外交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国家或合作机构之间的长期关系。这些关系的基石是信任和相互尊重,即使面临地缘政治挑战,也能促进文化交流蓬勃发展。交流双方的互动和共同记忆越多,在紧张时期进行艰难对话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国际借展等合作项目的成功最终将使广大公众受益,并可能通过世界和平与理解,长久改善外交关系。

作为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策展人和亚洲艺术部主任,我拥有多年在华旅行经历,有机会亲眼目睹艺术和文化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过去几年,政府一直在努力寻找缓解紧张局势和增加积极交流的方法,而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机构也一直在积极维持和加强与中国的长期关系,以跨越双方紧张局势。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最近举办的展览“人间天堂:中国江南珍宝展”,证明了该博物馆和中国合作伙伴数十年来建立的信任和伙伴关系,它帮助该机构克服了寻求合作时面临的困难。这一该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展,也是疫情后全球唯一成功从多家中国机构借得展品的展览。记者徐晓瑜在《南华早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介绍了这一成就,文章称,这家美国博物馆的中国展“建立在数十年的信任之上”,借给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珍宝表明文化交流即使在紧张时期也能得以持续。

展览临近结束时,数百名当地学生参观了展览。美国各地的大学生也来到位于伊利湖畔的克利夫兰,很多人在这里停留长达一周时间,只为观赏这些珍宝。当地游客频频光顾,并留下了热情洋溢的评论。一位教授汉语的当地华人写道:“ ……我衷心感谢……这场引人入胜的展览。对我的所有学生来说,这次经历非常吸引人,他们非常喜欢这次参观。我们很幸运有机会能够沉浸在地道的中国文化里。”一对美国夫妇写道:“我们参观了展览,被精彩和丰富的展品震撼……(我的妻子)患有老年痴呆症,我已经多年没有见她像看展览那样投入其中了……!”

纵观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历史,中国艺术策展人一直认为,他们的使命是通过艺术激发人们对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史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尊重。值得注意的是,1914 年,该馆第一也是唯一的策展人亚瑟·麦克莱恩是一位亚洲艺术专家。谈到自己作为策展人的角色时,他说:“在我看来,中国是一个奇妙的国家……那些去过那片土地,或者研究过那片土地上人们的人,有责任让大家认识到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以及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往往存在偏见,博物馆通过展示艺术和文化来解决两国关系失衡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如今,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是亚洲地区以外拥有最多中国艺术收藏品的博物馆之一,并因其展览增进公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而闻名。在李雪曼(Sherman Lee,1918-2008)的领导下,该馆在中国艺术方面的成果享誉全国。在两代人时间里,他编写的介绍该馆藏品的书籍一直被全国各地大学生使用。因此,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也就是中国大部分时间禁止外国人入境的时期,这座博物馆的藏品成为美国研究和教学的重要资源,博物馆的艺术品成为中国文化在美国的“大使”。此外,李雪曼的传奇展览,即1968年的“蒙古国时代的中国艺术:元代”和1980年的“八代遗珍”,激发了美国观众对中国的更多了解。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标志着中国逐步对外开放,并最终促成两国建立外交关系。1973 年,在时任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馆长李雪曼的率领下,12位北美艺术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访问中国。代表团参观了博物馆,和中国同行交流,研究了艺术品和考古遗址,还参加了宴会和乒乓球比赛。李雪曼在任期结束时举办了一场名为“八代遗珍”的国际会议,除了取得开创性的学术成果外,这次史无前例的艺术和人文聚会邀请到了来自台湾、中国大陆、日本、欧洲和美国的学者。这次活动是70年代末邓小平实施开放政策后举行的,这一政策让中国和西方学者能够更频繁地往返于中国、欧洲和美国之间。

f573e4e23dba9bc7dd0bf16faa4b1e6c.jpg
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辽宁省博物馆的绘画专家,以及华盛顿中国亚洲艺术博物馆(佛利尔美术馆)馆长和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馆长正在研究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董其昌 (1555-1636)画作,1985 年。©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1985 年度回顾。

新千年之初,中国经济蓬勃发展。2012年,上海博物馆成立60周年之际,“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举办,将中美文化关系推向了高峰。此次展览汇集了60件创作于12-14世纪的宋元书画作品,由上海博物馆从美国四大博物馆借来,包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和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展览每天吸引约8000名观众,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国家美术馆前中国艺术策展人柯林·麦肯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展览的重要性是史无前例的。”……“四大美国博物馆愿意将中国名作借回中国,要归功于它们和上海博物馆之间的良好关系。我相信,中国游客非常珍惜欣赏这些画作的机会,他们希望中美之间进行更多的文化交流。”

六年后的2018年,也就是上届美国政府开始和北京陷入贸易战的那一年,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将其收藏的著名画卷《青卞山》(董其昌,1555-1636)寄往中国,受到上海博物馆参观者的热烈欢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最近的展览“人间天堂:中国江南珍宝展”(2023/24)是在更加困难的环境下举办的。新冠疫情扰乱了旅行和交流,中美之间的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几乎所有和中国机构合作、计划在美国和欧洲举办的大型展览项目都被迫取消或推迟。

幸运的是,当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联系中国的展览合作伙伴时,最初的反应非常积极。所有中国博物馆馆长都表示支持,并和他们的美国同事一样,将这次展览视为跨越紧张局势、延续长期关系的一种方式。

回顾过去,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受益于整整一个世纪的中美良好关系。多年来,该馆同中国合作伙伴之间的各种合作计划,如展览、专业人员交流和保护项目,帮助建立起了信任和信心,并在地缘政治紧张时期继续造福两国公众。展望未来,各大博物馆和文化机构继续致力于国际合作对应对复杂的多极世界至关重要,文化交流仍然是外交和人与人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