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 卢晓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

中欧合作前景与挑战

2024-06-19
Lu-Xiao.jpg

2024年5月5至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2024年首次出访,也是时隔五年对欧洲的再次访问,充分表明中国在战略层面对发展中欧关系的高度重视。

此次出访成果丰硕,涉及战略合作、经贸往来、人文交流、气候变化、粮食能源、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产供应链等多个领域。中法发表关于中东局势和全球治理等议题的多份联合声明,达成涉及生态转型、绿色发展、航空运输、农业粮食和人文交流等领域的18个部门间合作协议和文件。中塞宣布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并就28份合作文件完成签署或达成一致,广泛涉及“一带一路”、司法合作、技术交流、文化传媒等领域。中匈宣布建立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签署或达成一致的合作文件达18份。

这次访问是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下具有重要意义的外交活动,为欧洲正确树立对华认知、健康发展中欧关系提供了示范。欧洲是国际关系民主化、多极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大国竞争的背景下,欧洲国家自身战略定位和政策选择将深刻影响世界格局走向。走结盟对抗的冷战老路,还是选择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道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把不同欧洲国家的对华政策鲜明地区分开来。在习近平主席对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访问中,三国展现了对华友好姿态,但在欧盟战略和舆论层面,仍然存在对中国作为“竞争者”、“伙伴”和“制度对手”的三重定位以及“去风险”的消极认知,并在经贸领域鼓吹中国“产能过剩”。在社会舆论和美国对华政策的双重压力下,包括法德在内的部分欧盟成员国近年来将中国作为“竞争者”和“制度对手”的定位有所加强,对中欧间经贸往来和政治交流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在这一认知影响下,此访也被部分欧美舆论视为对欧洲“分而治之”的外交行动,意在凸显和加深欧洲国家间分歧。

面对部分欧洲国家国内负面舆论和对华政策的不理性,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发出了中国希望深化改革开放、谋求合作共赢、避免冲突对抗的积极信号。2024年是欧洲选举年,多个欧洲国家和超国家层面的选举结果,叠加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一段时期欧洲政治格局和对华政策走向。在这一关键时间节点,此访旨在通过中欧元首的面对面交流传达合作信号,消除分歧误解,为中欧关系发展指引方向。

展望未来,中欧关系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首先,随着中国大力发展包括新能源、人工智能和航空产业在内的新质生产力,欧洲传统优势产业面临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话语在欧洲有逐步加强的趋势。其次,欧洲国家间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状况突出,政策立场和意识形态呈现碎片化特征,中欧贸易的正向溢出效应难以覆盖所有地区和政策领域,在极端政客和舆论的引导下,部分欧洲国家民众和政客难以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最后,在民粹主义上升和社会极化背景下,欧洲党争出现碎片化、无序化和极端化趋势。政党碎片化与无序化竞争所导致的政府组建难、政策出台难、政治执行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部分欧洲国家采取理性客观的对华政策。部分政党诉诸单方面发表极端对华政策立场,而非寻求在政府层面达成一致,也会阻碍政府执行统一的对华政策。

此次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将欧洲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方向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伙伴”。虽然中国和欧盟在俄乌冲突、汽车工业、产业补贴、关税政策、人工智能发展以及军民两用技术合作等方面存在分歧,但中欧双边经贸与政治合作在国际关系多极化进程中仍具有较大潜力。在战略层面,中欧双方没有根本性利益冲突,双方应坚持中欧作为当今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的基本定位,肩负起世界和平发展责任,增进战略互信互助,协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