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张沱生 国观智库首席研究员,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际秩序走向与中国的战略抉择

2024-05-23
未标题-1.jpg

近年来,在国际形势出现巨大变化的强烈冲击与挑战下,冷战结束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出现严重动摇与失序。未来,现存国际秩序是重获生机还是趋向瓦解,将主要取决于大国的战略抉择。

冷战后形成新的国际秩序

冷战结束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不复存在,全球化、多极化和科技变革的加速发展,令国际秩序显现出许多新特点:

——大国关系不再具有冷战时期敌对、对抗的性质,合作接触占据主导,相互制约防范处于次要地位。

——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仍拥有一定霸权地位,但已难为所欲为。美国几次对外发动“人权战争”受到重重阻碍。

——多边主义在世界和地区内得到极大发展,联合国的核心作用凸显,各种多边经贸合作组织、贸易自由区、多边安全对话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飞跃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紧密联系。

这种情况持续了20多年,在此期间,“一超多强”成为大国关系的新格局,和平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新秩序受到冲击与挑战

令人遗憾的是,全球化、多极化和科技变革在对世界秩序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在最近十年愈益显露,给后冷战时期的世界秩序带来巨大冲击与挑战。

首先,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及各国内部发展的不均衡,以及日益加剧的非法移民、传染病、跨国犯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导致逆全球化潮流的出现,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在一些国家盛行。

其次,在多极化的进程中,随着一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特别是中国与美国实力差距的显著缩小,美国等西方大国焦虑万分,致使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再现,大国博弈日益加剧。

第三,信息化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亦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与挑战。“数字鸿沟”“网络战”“信息战”“外空战”“AI武器化的道德困境”成为新的国际热门词汇。

出现上述状况,根本原因是全球、地区及国家治理和国际法规、制度建设未能跟上全球化、多极化及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以至世界上的摩擦、冲突、恶性竞争日益上升。时至今日,中美“战略竞争”已持续数年,俄乌战争、巴以冲突仍在继续,冷战已在欧洲复活并有向东亚扩展的危险。

IISS(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2023年底的研究报告指出,2023年是过去30年来国际冲突与战争最多最严重的一年。这不禁令人担心未来世界上的对抗、冲突与战争是否会进一步增加,是否会引发大国战争甚至核战争?

中国的战略抉择与国际秩序观

为应对上述严峻挑战与巨大风险,近年来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三大倡议。

这些倡议与中国在冷战结束后做出的国际战略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以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为基础,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公平正义;尊重文明多样性,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发展合作为主、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坚持新安全观与多边主义,争取各国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一脉相承,并有许多新的发展。

中国的国际秩序观主要有四点内容:

第一,中国是现存国际秩序的受益者。中国是在融入国际秩序特别是后冷战时期的新国际秩序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

第二,中国是现存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根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在各领域达成的国际条约、公约与宣言。

第三,中国是现存国际秩序的改革者。冷战结束后,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有较大改进,但仍存在不公平的地方,须进一步改革。中国支持对联合国等诸多国际组织的改革,主张美国军事同盟抛弃冷战思维,尽快实现转型。

第四,中国是现存国际秩序的建设者。面对全球化、多极化、新兴科技发展带来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中国愿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制订新的国际法律法规,使国际法规体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总之,近年来美西方国家指责中国是现存国际秩序“最大挑战者”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美西方国家如果真想维护现存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就应当认真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与中国就国际秩序问题开展积极坦诚的对话与合作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