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韩立群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从“护栏”到“边界”:探求中美相处之道

2024-02-01
韩立群.jpg

这几年,中美关系徘徊在建交后的低谷,双方都在想办法、提思路,推动双边关系止跌回升。2021年7月,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访问中国,在天津提出要给中美关系加装“护栏”,以防止和避免冲突。该提法初看似有一定合理性,双方也就此展开了讨论。但没想到的是,美国继续在台湾、南海、人权、经贸、投资等领域做出一系列不利于中美关系的事,没等中方做什么,美方自己就把护栏踢得七零八落。事实说明,美国建护栏的目的不是护住双方,而是只拦中国。这种居高临下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中方在之后多次表示,三个联合公报、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才是稳定中美关系最重要的“护栏”。要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不是建什么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霸权设施,而是要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先把基本问题搞清楚。事实上,美方也逐渐意识到这一提法从理念到实践上的种种缺陷。之后,美方又形成一些新概念,比如接受欧洲提出的“去风险”,然而都没有跳出居高临下、零和博弈的旧思路,其效果很难尽如人意。但是,稳定双边关系的任务依然很重、很紧迫。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拜登也说美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还必须坐下来持续接触,不断探寻相处之道。

在这种情况下,要及时抓住双方元首和工作层在沟通中闪现的智慧火花。1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曼谷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会晤。王毅指出,各国都有国家安全关切,但必须正当合理,不能搞泛政治化和泛安全化,更不能借此遏制打压他国的发展。双方同意就国家安全和经济活动之间的边界进行进一步讨论。这里虽然提的是国家安全的边界,但也让人眼前一亮,不妨将之拓展为指导中美相处的一条“道”,应用到更大范围。

一个时期以来,美国搞泛政治化、泛安全化,限制双方经贸、人文、投资等方面交流,是中美关系下滑的主要指征,正在从根本上侵蚀中美关系的基本盘。当前,美国国内还有继续收紧相关方面限制的冲动,一些限制性做法在等待立法,另外一些更加恶劣的想法正在试探,可能不久就要付诸实施。如果不及时踩住刹车,维系中美关系的基本盘还要进一步受损。而踩刹车的一个办法,就是设定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边界,不要再继续扩大限制范围,从而护住基本盘。

护栏是物理性的,避免的是硬性碰撞、即时冲突,不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碰撞过于激烈时,可能冲破护栏。由于价值观不同,护栏对双方的心理和决策影响也不同。而边界是原则性的,既有行为边界,也有意识边界,是对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的具体化。边界的作用不是在冲撞发生时通过外交“设施”拦住它,而是从根本上扭转认识,在没有发生冲突前进行预防。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半个世纪前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总统、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国务卿的会晤,首先从世界观、认识论和天下大势的高度,给处理中美关系定基调、划边界。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已经有过多次会晤,开场所谈主要内容,也都是中美关系的基本方向、基本原则、基本边界,是中美关系的世界观、方法论,我们要善于从中寻找灵感。

边界也是底线和价值观,认识上的边界比物理上的护栏更加牢固。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关键利益等问题上,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一贯严格遵守国际法,不仅对美国,对任何国家都有边界,美国也必须从根本上、认识上主动对自身行为进行限制。换句话说,美国的行为不能是没有边界的。比如,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如果建立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护栏,美国的行为就必须处在不干涉别国内政的边界之内、处在不分裂中国的底线之上,这比任何强设的护栏都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