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张云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马克龙访华与欧洲主动追随美国战略的怪圈

2023-05-04

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中法领导人在北京和广州举行了长时间会谈,并发表了内容相当丰富的联合声明。可以说此访不仅为中法关系注入强大新动力,也为中欧关系发展带来契机。

马克龙总统访华后接受采访时候说,欧洲不应卷入台海,不应该成为附庸,欧洲要实现战略自主才能成为第三极。此言引发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的猛烈攻击,如对中国软弱、损害大西洋同盟、破坏美欧对华共同立场。作为国际政治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欧盟战略自主合乎欧洲根本利益,但为什么屡遭批评?笔者认为,美欧关系近年来日益呈现一个怪圈:欧洲对美国不满,因而滋生自主动力,但很快又选择以美国逻辑说服自己,进而走上主动战略追随之路。

欧洲对美国的战略追随怪圈首先体现在安全领域。2021年夏天,拜登政府决定从阿富汗仓皇撤军,引发欧洲震惊和强烈不满。阿富汗战争是北约历史上唯一启动共同防御条款的案例。德国批评美国无视盟友,意大利认为参加美国的阿战可耻,即使有“特殊关系”的英国也批评美国是对军人和阿富汗的背叛。一时间有分析认为这会重创美欧关系,并激发欧洲战略自主的冲动。但随着美国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并日益使用民主对威权的话语体系,欧洲盟友们开始接受西方需要集中力量应对中国挑战的逻辑,“阿富汗教训”也迅速淡化。2022年初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一年前阿富汗撤军的愤怒荡然无存,战略自主的冲动已被西方必须团结在美国领导的反俄大旗下才能确保安全的逻辑所取代。

欧洲对美国的战略追随怪圈还体现在经济领域。从2022年秋天开始,美国针对中国在芯片出口方面采取极端限制措施,并要求欧洲国家同步。最初荷兰等欧洲国家颇有微词,但经济安全的逻辑很快让不满的声音趋于沉默。欧洲的经济损失是维护西方安全和经济不受威权主义国家胁迫和威胁的必要成本,这种逻辑以欧洲过去在能源上依赖俄罗斯的“重商主义”这一战略错误为“反面教师”,警告欧洲不能在对华经济关系上犯同样错误。欧盟委员会主席说欧盟不会在经济上与中国脱钩,但是会“脱险”(de-risking),这本质上是接受了美国产业链盟友阵营化的逻辑。同样,拜登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保护主义色彩浓厚,有报道曾说欧盟会起诉到WTO或对美反制报复,但美国以一方面要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面要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竞赢中国使其正当化。3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美后,欧盟似乎接受了美国的上述逻辑,双方联合声明中则将美欧清洁能源谈判定位为应对第三方特别是中国的非市场化政策和行为。

法国是欧盟中较早战略觉醒的国家,但战略自主还未能在欧盟内部达成共鸣。法国历史上就有战略自主传统,这从1964年法国在西方国家率先与中国建交可以看出。2014年,法国比美国等北约盟国早七年撤离驻阿富汗军队,这本质上是法国意识到依靠军事力量解决不了阿富汗问题。法国主张欧洲战略自主除历史传统外,也有切肤之痛的经历。美国主导的美英澳联盟(AUKUS)的核心内容是向澳大利亚提供核动力潜艇,而这建立在牺牲法澳潜艇合同基础上。在法国看来,在美国维护霸权的大战略下欧洲利益会被无视,欧洲需要自己设定战略目标和利益才能不沦为棋子。遗憾的是,法国的主张似乎在欧洲缺少知音,一些国家认为这是法国的战略盲目,一些国家则担心这是法国以欧洲自主之名行法国大国主义之实。

欧洲上述对美主动战略追随的怪圈一时无法解消,但随着战略追随的成本日益被欧洲国家实际感知和认知,欧洲政治大觉醒的条件终将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