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陈积敏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从二十大报告看中国国际战略

2022-11-11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与指导原则。中共二十大报告重点聚焦国内层面,但也包括国际层面内容。与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相比,二十大报告对国际部分的论述篇幅更大,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判断及对中国对外战略的表述既有延续也有创新。

二十大报告对国际形势总的判断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这既是由于新冠疫情的深刻影响,更是因为大国关系的重大转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逆全球化、民粹主义等政治思潮兴起。一些主要国家将本国经济、社会等层面的问题简单归结为经济全球化,继而重拾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政策,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摇身一变成为逆全球化的棋手,使本来就处于艰难复苏中的全球经济更加举步维艰。与此同时,一些国家通过煽动民粹主义、排外主义情绪,渲染国家安全威胁,鼓吹大国战略竞争,对外政策表现出日益强烈的安全化、意识形态化趋向,导致大国关系急剧紧张。

二是局部冲突与动荡频发。俄乌冲突是最突出体现。这一冲突发生于具有重要地缘战略意义的欧亚大陆,直接关涉到俄罗斯、美欧等世界主要战略力量,间接影响到几乎所有国家。因冲突而引发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难民危机进一步增加了国际局势动荡。不断增加的核大战风险更令国际社会忧虑重重。

三是全球性问题加剧。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应对离不开国际合作,尤其是大国之间的合作。但在当前背景下,大国合作即便存在可能,也是极为有限的,不足以应对重大而紧迫的全球性挑战。因而,二十大报告指出,“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与十九大报告相比,二十大报告并未使用“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的传统表达,这在逻辑上与“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以及“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的基调一致。显然,二十大报告对国际形势与中国外部环境的判断更加严峻。在回顾过去五年来的成就时,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的重大挑战。在未来,这种挑战依然存在,甚至会加大。因此,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需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因之,中国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更加突出安全的重要性,在强调开放的同时更注重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重要意义。但同时,二十大报告也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这意味着中国仍认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国际社会的主流民意,是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争取这一前景是可能的。

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变化,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中国外交战略的使命任务与实现路径。从宗旨与目标上说,“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路径上说,中国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鉴于国际和平面临着重大威胁,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干涉别国内政、搞双重标准。在中国看来,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是国际和平与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积极力量,中国必然要与之坚持不懈地斗争。

鉴于大国是国际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国之间和平共处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最基础条件。因此,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其中,“和平共处”是本次报告新写入的,突出了其重要性。鉴于逆全球化思潮及其政策表现的影响,中国除了表示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之外,还特别提出要“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即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因此,二十大报告明确表示“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鉴于全球性挑战的加剧以及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着能力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以“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从正面反驳了某些国家将中国界定为“修正主义”大国的错误论断。

二十大报告对中国所致力于维护的国际体系、国际秩序、国际规则的基本要义做了明确说明,即“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认为,这一国际体系、国际秩序、国际规则代表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具有广泛的权威性,应当得到维护与加强。为此,中国明确表示“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与十九大报告相比,二十大报告不仅强调了中国坚持什么,还突出了中国反对什么。这反映出中国外交更加立场鲜明,更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