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大流行过后中国的三种未来

2020-06-25

新冠肺炎是中国以及它与世界关系的转折点。这场大流行在地理上的传播,不断出现的病例,巨大的死亡人数,以及随之而来的无可避免的经济衰退,都将对这个崛起中的大国及其全球抱负产生持久影响。在国内,大规模的封锁干扰了内部流动性,使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陷入停滞。今年没有公布GDP增长预测,这是几十年来的首次,说明形势的严峻和复苏之路的艰难。而最新发生的疫情,使已经战胜了看不见的敌人这种说法受到挑战。更为重要的是,疫情有可能妨碍“小康社会”的实现,这是中国的两个百年目标之一。所有这些,都说明新冠疫情有潜在的变革性影响。未来,这个国家也许会选择一种或者融合了三种的可能前景。无论它选择朝哪一个方向走,其影响都将超出国界。

第一种是一个更加孤立的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于最初应对疫情失措,也许会自我封闭,以避开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反对。虽然它的医疗服务得到了受援国的赞赏,但不足以阻止人们对这场全球大流行的透明与问责要求。它的声誉被玷污,随着早期批评的放大,它的举措很可能会受到更严格的审查。中国的医疗外交,以及它在有争议领土和领海(如与印度的边界争端和南海)上的强硬姿态,可能会被视为“利用灾难的机会主义”。在大流行过后的信贷紧缩时期,人们对“一带一路”使更多国家陷入“债务陷阱”的担忧注定将加剧。虽然中国不一定切断与世界的联系,但它可能会限制与不断批评中国或让它感觉不受欢迎的国家的互动。接触将被限制在仅对中国利益有直接影响的领域,打交道只以事务性为基础。

这种脱钩的一个潜在效应,是中国将加速追求技术自主。如果中国也加入声势日隆的大合唱,寻求疫后建立更自力更生的供应链,那么它已经处在领先地位了。中国在西方的投资常常受到怀疑,它有可能减少在西方的布局,转而将目光更多投向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以寻找市场和可投资的地方。可以依靠对国内经济复苏的刺激,来更加注重国内。消灭贫困、污染和金融风险这三大关键战役将获得更多的关注,国有企业改革和对私营及尖端产业的支持亦如此。

我们见识过中国从前所采取的这种孤立策略:明末清初,中国变得更加内向。它重新对世界开放其实是被迫的,这让它迎来百年屈辱,因为它太弱,已经无力抵御欧洲和日本的掠夺。一些民族主义者有可能推动这种形式的孤立主义复活。日益高涨的排外情绪,加上对中国的投资援助遭到辜负和蔑视的反感,会加速国内这种关注重点的转变。昔日的“中央王国”已经表明,它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生存和繁荣,或许21世纪的中国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第二个方向,是回归邓小平改革初期“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立场。输出“北京共识”所引发的反弹,也许已经让国内一些人知道,这依然是不合时宜的。公开宣扬中国叙事,只会激起竞争对手对这个国家的愤恨。中国偏离了邓的教诲,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许多人将它视为对现有权力结构的挑战。所以,这种未来要重新审视中国的实力,包括策略文化、政治连续性和打持久战的能力。中国将恢复谨慎、克制,防止过度扩张,哪怕展示领导力的机会看上去很诱人。走这条道路的中国将继续支持改革全球治理的呼声,但是回避支持本国模式。尽管中国自身的发展模式在某些方面有相对优势,然而,在传统模式出现承压迹象的时刻,中国积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解决方案,则是捅了马蜂窝。它让人们担心,北京试图把世界重塑成为它自己的样子。缓解这些担忧已经势在必行。同样,在支持南方国家拥有更多空间的同时,中国将不再充当南方国家的领头羊。鉴于中国的经济资源,以及人们指责它利用这张牌来谋取地缘政治利益,中国的这一地位正变得越来越不稳。这种未来是居中的,处在与世界进行狭隘的事务性互动和在全球治理改革中发挥积极主导作用之间。

第三是一个更加强势的中国,做好了成为焦点的准备。中国模式的成功——在不实行西方式民主的情况下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表明,发展没有单一道路。中国政府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可能是为了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合法性,以及缓解国外同类政权所面临的内外压力。减免债务和重谈项目,将展示“一带一路”在特殊时期的灵活性。这第三种方向也许说明,中国已经更善于应对外部挑战,其形式可能是贸易战中的报复性关税、损害中国形象的惩罚性关税,或是针对损害中国广义利益的邻国或其他国家制定经济方略。这条道路还将表明,中国对批评的容忍度更低,无论是不是竞选期间,都不再允许中国成为竞争对手的替罪羊或出气包。中国一些高级外交官最近的“战狼”式言论和姿态就证明了这一点。这个方向可能与今年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主题“西方的缺失”有关。这次会议强调,西方未能在气候变化、维持全球化、改革安全体制和全球治理,以及后来应对大流行方面发挥领导作用。选择了这一方向的北京,会强烈抵制赔偿要求,同时努力履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个月的世界卫生大会发言中的承诺,包括承诺中国的新冠肺炎疫苗会成为全球公益产品,此举有助于挽回中国最初拙劣应对这场席卷全球疫情的不良声誉。

这次疫情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十字路口。尽管中国政府努力向疫情严重国家提供急需的医疗援助,但影响还是会持续一段时间。经济复苏的艰难,很容易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内,但随着中国的利益变得更加全球化,它在贸易、技术和安全规则改革方面也有越来越大的利害关系。在谈判桌上占有一个席位,将使它更有能力去维护这些利益。此外,美国在全球治理上的退缩所带来的机会很难得,也许明年新领导人入主白宫后就没了。这让第三种未来颇具吸引力。

不过,虽然中国希望抓住时机,但疫情会给它的愿望投下长长的阴影。在这场悲剧中,没有一个大国能毫发无损。大流行后的世界不一定没有领导者,反而会有更多领导者,而不只是一两个。在这种格局下,把对第三种未来的热情用于第二种形式的未来,也许才符合中国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