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张云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中德关系对防止中美技术冷战的意义

2019-09-23
3.jpg

本月初,德国总理默克尔对中国进行了任职总理以来的第12次访问。可以说她是西方发达经济体中访华次数最为频繁的领导人。

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中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18年双边贸易额为1839亿美元,同比增长9.4%,达到历史新高。今年1-7月,中德双边贸易额达1069.3亿美元,同比增长2.4%,德国对华新增投资11.7亿美元,同比增长62.7%,中国对德投资增长10.1亿美元,同比增长27.6%。

作为世界上第二和第四大经济体,中德关系的强化不仅有助于双边和中欧关系的发展,在当前中美贸易战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对于防止中美全面对抗、特别是发生技术冷战也有重要战略意义。

此次访华期间,默克尔明确表示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期待德国在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内完成欧中投资协定谈判,促进欧中更加可靠的贸易伙伴关系,并一如既往地欢迎中国企业赴德国投资。从去年开始,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对以5G技术为核心的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实施了实际上的排斥政策,并要求主要盟国采取同样的措施。对此,德国政府在今年初表示不能对特定企业排斥,展示了与美国不同的态度。

美国的做法体现了它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超越美国的担忧,并试图通过中美以及中国与西方国家“技术脱钩”来减缓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速度。然而,在当今全球化和相互依存深化的时代,上述“脱钩”的想法是与现实相悖的。

以华为为例,这家企业的发展过程的本身,实际上就是在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成长的典型。华为的一些软硬件至今仍然从美国进口,实际上是中美经济关系具有很强互补性和互惠性的集中表现。美国试图利用相互依存中另一方的脆弱性,通过“技术脱钩”来敲打中国,其结果一方面会让中国开始相信美国已经完全走向对抗,从而强化中国只能靠自力更生加速减少对美依赖的想法;另一方面,美国强力打压也有可能让中国以牙还牙,寻找敲打美国的痛点进行反击。如果这种相互认知的负面螺旋一旦形成,那么“修昔底德陷阱”也就成立了。

为了防止上述局面的出现,首先当然需要中美两国通过及时有效的战略沟通正确认识对方,形成共识。然而,包括德国在内的第三方的作用也很重要。美国的上述做法从长期来看与历史潮流相悖,德国和欧洲国家在5G问题上的表态,表明它们不愿意盲目跟着美国走。如果没有紧跟者,那么美国的技术冷战就打不起来,因为没有跟随者就没有领导力。从中国来说,则需要通过强化发展与德国在内的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关系,向“非美国世界”展示自身的技术进步而不是威胁,以及愿意积极共同开发技术、共享发展、保护知识产权的形象,让它们认识到技术脱钩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可取。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联德反美,而是要通过中德以及中国与美国以外世界加强合作,帮助美国认识到单方面制裁和脱钩的想法不正确,防止美国滑向具有破坏稳定性的保护主义,把美国拉回全球多边主义。

另一方面,中德双方高层政治引领对于中国与西方世界良性话语体系的互动建构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默克尔这次访华中提到了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行为,以及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有发展的权利,不能够阻挡,等等。这些话看上去似乎是外交辞令,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默克尔之前的德国最高领导人在涉及到对华关系上都有类似的持续表态,这些对于保证中德关系合作的基调健康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