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曹赞文 二战亚洲史实维护会新泽西分会会长

美中关系需要另一个蒲安臣

2016-12-20

“蒲安臣”这个名字多数人闻所未闻。他是一位非同寻常的外交家。1861到1867年,他被林肯总统任命为美国驻华公使。此后,中国在1867到1870年任命他为“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包括对美国。后来他在俄国履职时得了肺炎,49岁英年早逝于圣彼得堡。

S1.jpg

马克·吐温给蒲安臣写的悼词是:“以其真正的伟大、才能、杰出的品格与成就,蒲安臣站在今天几乎所有美国人的肩上……他是一个好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他的去世,使美国失去了一个儿子,全世界失去了一个公仆。”

19世纪中叶,中国被迫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列强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基本上被瓜分殆尽,甚至在自己的国土上也没有主权。中国的机体、军事和经济孱弱不堪,许多人沉湎于英国贩卖的鸦片,这也让中国人对外国列强极为敌视。作为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看到这种外交政策不仅不道德、不公正,而且聪明地意识到从长远看,这种外交政策也不符合美国和美国人民的最大利益。长此以往,中国人民早晚会奋起驱逐外国列强,这样美国就会失去美国产品的巨大市场,失去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

蒲安臣开始改变美国外交政策,首先是允许中国人到美国设在中国的法庭作证。受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内推动“人人平等”的废奴运动启示,他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一起,在“国家平等”基础上改变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中国觉察到蒲安臣是一个诚信而有智慧的人,富有远见卓识,知道什么才符合美国和中国的最大利益。因此,中国任命蒲安臣为“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包括对美国。蒲安臣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变中美关系且对双方有益的机会。他放弃了在美国加官进爵的个人目标,接受了这个职位。

1868年蒲安臣条约

说服美国参议院把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政策改变为基于国家平等的外交政策殊非易事。蒲安臣费尽口舌,与国务卿西华德密切合作,终于成功说服美国参议院批准了后来人们所说的《蒲安臣条约》,安德鲁·约翰逊总统1868年签署条约。这个条约以国家平等为基础,在美中之间的各层外交关系上提供互惠。

这种条约本应为美国产品在中国销售奠定坚实基础,使美国获得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使用廉价的劳动力,进而为两国带来双赢结果。不幸的是,蒲安臣1870年2月在俄国履职时去世。条约的大部分内容也从未实施。而且,由于林肯总统遇刺和战后重建运动的延宕,接下来的10年里蒲安臣条约基本上作废了。美国继续凭借武力对中国奉行帝国主义政策,还通过了极端反华的歧视法案,尤其是《1882年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根据特定国籍拒绝入籍或入境的法案,该法案一直沿用到1943年美国与中国在二战中结为盟国。

S2.jpg

上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对华外交政策

我们再来看看二战以来的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上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内战胜利,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并没有基于国家平等,而是包围、孤立和削弱中国。

第一项政策就是决定不起诉裕仁天皇,尽管他是一个亲政天皇,但他完全了解并批准了日本在战争中的行为。如果日本天皇没有做错任何事,那么日本就不必为二战中的大量暴行道歉。二战结束已经71年了,日本现在仍然没有道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有30年未予承认。美国精心策划了与日本正式结束二战的条约,即1951年旧金山和约。当时有50多个国家受到邀请,但受到日本最大伤害的国家中国(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中华民国)没有被邀请参加。这一条约只是声明,日本应该放弃从中国得到的领土如台湾,但没有明确说明应该交还给中国。正是这种模棱两可,触发了美国和中国在承认台湾问题上的长期外交斗争。

1953年12月25日,美国琉球群岛民政当局在没有任何法律依据情况下,发布民政管理27号公告,单方面将钓鱼岛列为琉球群岛的一部分,同时称琉球群岛的行政权在1972年移交给日本。尽管美国在多个场合声明它对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不持立场,但它同时声称这些岛屿受日美共同防御条约保护。换句话说,美国表明自己愿意在没有道义和法律理由情况下与中国开战。

在南海争端问题上,美国媒体和美国政治领导人在讲话时不断批评中国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的国际法。然而对事实的研究得出的结果是,的确存在滥用权力,但滥用权力的国家是美国,不是中国。美国谴责中国军事扩张并在全球制造不稳定,然而正是美国在中国周边设立军事基地,与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结成军事同盟。美国庞大的第七舰队在中国周边海域巡航,这支舰队有60至70艘战船和潜艇、200到300架飞机、约4万海军和海军陆战队。

美国的所谓“亚洲再平衡”,实际上只是其长期包围、孤立和削弱中国政策的延续。

S3.jpg

美国对华外交政策是否符合美国和美国人民最大利益

美国实行包围、孤立和削弱中国的政策超过65年,其间,中国被包围,经常被孤立,但绝没有越来越弱,也并非形单影只。中国提出连通中国与多数亚洲和欧洲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发起相应的亚投行,从对“一带一路”与亚投行感兴趣的国家数目可以看出,中国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与全球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当然,每个国家都优先考虑本国利益。我对此毫无异议。但我怀疑从长远看,美国对华外交政策是否符合美国和美国人民的最大利益。

与日本保持如此密切的盟国关系,可能会给美国自诩的正义与人权倡导者形象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日本至今仍不承认它在二战中对整个亚洲犯下过大量残酷暴行,也不对此表示道歉。

美国通过各种共同防务协定,准备与中国为那些美国没有法律和道义理由参与的争端开战。与中国的战争将极其昂贵和持久,或许包括核武器。21世纪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核战争将不会有赢家。

在与中国竞争时,美国应该与中国一道解决世界重大问题,如打击恐怖主义、环境保护、全球饥荒与世界和平,而不是采取不知所谓的敌视态度。同时,美国可以联合中国和其他国家改善跨国、跨洲基础设施,如高铁运输。在这些项目上的合作不仅有益于世界,而且美国公司和工人也可以分享这些巨大、尖端、有利可图项目的好处。这些项目可以带来大量的经济机会。

美国应该把精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提高本国整体竞争力,这将给美国人民带来巨大经济利益,而不是采取坦雅·哈丁(美国滑冰运动员)式外交政策,不公正地攻击主要比赛对手。

从长期来看,当前美国包围、孤立和削弱中国的政策不符合美国和美国人民的最大利益。美国应该寻求三赢战略:美国赢、中国赢、世界和平赢。

最近美国政治领导人更替,对特朗普政府来说,这正是用新眼光看待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大好时机。当选总统特朗普选择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有长期关系的艾奥瓦州州长特里·布兰斯塔德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这有可能使美国对华关系升温。但另一方面,特朗普一直严厉批评中国。他究竟会加强美国包围、孤立和削弱中国的政策,还是经过一番波折后,意识到基于国家平等的政策才符合美国和美国人民的最大利益呢?对其政策走向,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正如蒲安臣所想的,21世纪美国对华政策也必须基于国家平等。它必须基于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认识到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国家可能有不同的行事方法。平等对待其他国家将带来长期的友谊、合作和共赢。

哪一位美国领导人能远远超出其他人?美国、美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都将受益于这样的领导。用马克·吐温的话说,谁将成为这样的伟人、美国之子和世界的公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