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菲律宾诉中国:海牙的悲剧

2016-07-18

在媒体舆论翘首期盼并揣度良久之后,海牙常设仲裁法院终于就菲律宾诉中国南海纠纷案作出裁决。法庭在自认为拥有管辖权的几乎每一个问题上都支持了菲律宾的主张,并系统性地驳回了中国主张,还对中国行为加以斥责。分析法庭判决的全文颇为费时,但其五项原则性判决清晰明了。首先,所谓的“九段线”并不意味着中国对南海资源享有历史性权利。其次,法庭认为斯普拉特利群岛(南沙群岛)中的所有岛礁均不属于真正岛屿,其中一些属礁石,可以产生12海里领海,但没有一座岛礁可以产生专属经济区。第三,中国建设人工岛,以及允许中国渔民作业,侵犯了菲律宾专属经济区权利。第四,中国违法损害了该区域的礁石和生态系统。最后,中国在诉讼期间仍进行的人工造岛行为对诉讼证据构成破坏。

546897712-SMALL.jpg
2016年7月13日中国各大媒体头条,不接受不承认海牙法庭做出的裁决。

中国外交部从来没有承认过法庭在本案具有管辖权,并在判决后作出简短回应:“裁决是完全无效和没有拘束力的。”还有评论人士注意到,“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从未遵守过常设仲裁庭关于海洋法争端的任何一项判决”。中国拒绝裁决结果并非是中国的独特做法,而是标准的大国行事方式。此外,还有一些人指出,美国要求中国接受裁决的立场完全自相矛盾,这不仅是因为美国并没有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不仅是因为美国从来没有在涉及重大利益的案件中承认过国际法院的管辖权,还因为美国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是选择性的,美国并不总是挑战“过度海洋主张”。

事实上,中国拒绝承认法庭管辖权,其行为和其他大国无异。同样,美国也没有资格批评中国,因为美国自己在海事问题上也不愿承认海牙法庭的权威。更进一步来说,美国打着守法的幌子,通过抨击中国行为将此事政治化,而实际上中国的行为是完全合法的,例如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和在南海人工造岛。

不过,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相信存在所谓“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而美国正是执行这一秩序的警长,其盟友则为其执行活动提供支援。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就对中国崛起抱以警惕,并希望保持军事主导地位以维护这一秩序。2010年以来,希拉里·克林顿令美国卷入南海纠纷,随着“重返亚洲”政策的执行,中国日益被视为破坏“亚洲受广泛支持的、经历时间考验的、以规则为基础的运作体系”,因此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敌视态度有所加剧。海牙法庭裁决将这一感受以法律形式系统表达出来,也证实了美国精英的信念:一个新崛起的中国正无耻地破坏国际法律和规则。

中国无视法庭裁决,并很可能继续其在南海的人工造岛和其他活动,这将被视为中国拒绝亚洲“运作体系”并试图推翻“原则高于实力、共识高于胁迫、全球公域高于势力范围”这一地区秩序的证据。美国及其盟友日渐视中国为“流氓”国家,必须对其加以限制。美国外交政策专家们已就美国应当如何应对作出概括:减少经济合作、增强中国邻国实力、增加美军开支以及在这一地区的力量部署。鼓吹这种大战略范式(再平衡)的人们目前并未完全控制美国的外交政策。不过,海牙裁决的危险在于,在美国通过舆论宣传、对中国施压、重铸地区盟友来执行这一裁决时,这一著名案例可能被用来当作美国的某种底线。

这在实际操作中意味着什么?在新总统罗德里格·杜特尔特领导下菲律宾将如何应对目前仍未可知。有迹象显示,杜特尔特是一个务实的领导人,愿意和中国达成双赢协议,并且他也没有前任那样的反华公众形象。那么,让我们假设两种情景。

如果杜特尔特和中国达成协议(很可能按照他此前建议的原则),那么法庭裁决将变得毫无意义:海事纠纷将通过外交而非法律来解决,新的事实上的协议将取代法律上的裁决。由于中国希望迈过法庭裁决这一坎,因此将愿意谈判并确保谈判结果对菲律宾同样有利。同时,杜特尔特完全可以声称海牙裁决并不是他的主意,因此他可以和中国合作来解决纠纷。

相反,如果菲律宾坚持采取法律而非外交手段,要求严格执行法庭裁决,那么中国将被迫以更激进方式来回应,并以此展示其大国地位。没有任何一个崛起的大国(当然也包括曾经的美国)会温顺接受这种定罪。如果接受,必然会面临国内民族主义压力,更为重要的是这还意味着在面对国际压力时表现懦弱。温顺地接受判决还意味着将树立一个先例,任何邻国都可以通过和中国的诉讼来主张自己的利益。如此一来,中国的实力形同虚设,因为在法律面前所有国家平等。而大国从来不接受这种主权平等的概念,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在历史上多次干预中美洲国家事务,如今仍继续随心所欲地干涉其他国家,例如利比亚。

如果中国强硬回应,可能会在南海宣布建立防空识别区,也可能占领斯卡伯勒浅滩(黄岩岛),甚至对其加以人工改造。对于类似的中国回应举措,美国国防部正广泛考虑应对方案,其中很可能包括大量反华舆论、更多军舰巡弋和“航行自由行动”,并可能和菲律宾展开新的防卫合作。从长远来看,可能出现更令人担心的结果:美菲达成新的合作协议,美国可能在苏比克湾美军前基地永久性部署海军,甚至一整支航母舰队。事实上,美军目前每年轮换驻守于此的兵力已达6000人,航母也在此停泊。美国更密集的部署,以及对苏比克湾的利用,将意味着美国执意在南海挑战中国。这种挑战将成为美中关系的推动力,只不过推动的方向是冲突。由此可能导致危机爆发、贸易制裁甚至全球合作的终结。如果不幸的话,海军冲突可能导致战争。

所有这些都因海牙仲裁结果而起?也不尽然。源头是转向遏制的范式转换,推动这一转换的是美国外交政策精英们的守法主义——这和半个世纪前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和乔治·坎南所抨击的守法主义如出一辙。当代历史意识对美国自己的过往完全无视,但却不顾一切地以大多数辉格主义历史学家都会感到脸红的现代主义标准来评判中国的行为。美国处于中国当下发展阶段的时候,正忙着占领夏威夷、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并在加勒比海强力推行“我们的海”政策。此时的美国也早已窃取了半个墨西哥。美国为何在1898年大量吞并领土?乔治·布坎南如此问道。“那时的美国人民,或者至少他们中那些更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就是单纯喜欢帝国的味道,并迫切希望跻身于那个时代的殖民大国之列,看到我们的旗帜在遥远的热带岛屿飘扬,体会异域探险和权威带来的狂喜,陶醉在被承认为世界列强之一的满足感中。”

相反,中国所寻求的领土主张并不是发端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是中华民国。这些主张并不是新的,并且很大程度上中国一直以和平的手段来寻求。中国也没有寻求成为一个殖民帝国。尽管如此,中国却被严厉谴责,因为衡量中国行为的标准(这的确是一个文明标准)要求,一个新兴大国必须完全遵循小国的行事方式。这无异于痴人说梦,也相当危险,但这就是法庭裁决所要求的。国际政治不能,也不应当根据实力的绝对命令来行事,这是修昔底德关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得出的最重要教训之一。但对实力的现实也不能视而不见,或以法律审判来替代,或用平等原则来束缚。任何尝试这样做的举动都可能破坏国际法原本旨在维护的国际社会。卡尔如此写道:“必须要明确承认,政治力量的博弈存在于所有法律之前。只有当这些力量处于平衡之后,法律才能避免沦为现状捍卫者的工具,从而发挥其社会职能。这种平衡的实现,不是法律而是政治任务。”

海牙法庭本周宣布的裁决很可能会成为现状捍卫者的工具。事情将如何发展,取决于杜特尔特的处置、中国的外交智慧,以及美国的应对。如果中国和菲律宾无法达成妥协,那么中国将对“法律”置之不理。已经有人在讨论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了。不可否认,这一“法律”从来没有被任何此前崛起的大国遵守过。但是,由于该法代表了全部当代规则,因此对美国精英来说它将成为一个检验案例,来判断中国是否属于一个修正主义大国。通过以法律替代政治,美国及其盟友将中国逼入两难境地:是选择国家威望和大国地位,还是选择守法行事的承诺。毫无疑问,中国将选择前者,和其他大国一样行事。目前处境的悲剧在于,这将被解读为中国对现状的整体否认,并将导致冲突加剧。但事实真相不是中国将被检验并发现有罪,而是中国根本就没有被公平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