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翟崑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中美可借助东亚峰会推进在亚太地区的良性互动

2016-06-29

1991年苏联解体后,亚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主流,但安全领域的竞争因中国崛起美国“重返亚太”有加剧趋势。2016年为冷战结束25周年,在这一重要节点,我们回顾冷战,反思后冷战时代中美合作与冲突为地区和世界带来的影响,为双方找到一条强化合作弥合冲突的路径势在必行。

2016年6月6-7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召开,双方就重大双边、地区以及全球问题交换意见,同意加强在亚太经合组织以及东亚峰会等多边机制框架下的合作。今年下半年,东亚峰会、G20峰会等会议将陆续召开,中美两国可继续借助各种双多边合作机制尤其是东亚峰会,推进亚太地区向大协调、大发展、大开放、大融合、大和局的方向发展,维护冷战后得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东亚峰会由东盟创建主导,囊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美国和俄罗斯等八个亚太地区主要战略力量,加强了东盟的大国平衡结构及各大国针对东南亚的大国博弈,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个别大国对本地区影响力过大的情况。同时,东亚峰会的成员都承诺不以武力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形成地区共同规范以及个体战略行为的自我克制。再者,东亚峰会致力于协调本地区的重大战略问题,合作议题广泛,具有蕴育和创造更多地区合作机制的可能性,将加强亚太安全与经济合作的多层次、机制化、网络化发展。

鉴此,中美两国可依托东亚峰会促进亚太良性互动和亚太秩序良性构建,推动亚太地区向大协调、大发展、大开放、大融合、大和局的方向发展。

大协调,中美各方可通过“发展+”模式推动亚太地区国家之间、领域之间的协调性和包容性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个是“你+我”,在战略层面进行各种地区性发展战略的协调与对接,比如美国的TPP、中国的“一带一路”和东盟的RCEP等,都可以在东亚峰会的平台上进行大磋商、大协调、大对接。第二个是“此+彼”,在实践层面推动发展及其他问题的共同解决。比如中美日可以在老挝、柬埔寨等欠发达国家搞扶贫项目等三方合作。第三个是“主导+众筹”,实现战略层面与实践层面的有效对接。东亚峰会由东盟主导议题和进程,但倡议的实施离不开大国的资金和技术,例如中美可助力东盟2010年推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

大发展,中美可在东亚峰会的框架下推进各方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同时拓展中美共同参与的新型地区合作,推动亚太地区的整体性发展。由于美国怀疑中国带路倡议的战略性,中国可借助东亚峰会阐释“一带一路”是“惠及民众”的,欢迎美国在东亚峰会框架下一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中美可联合其他各方共同开发南海经济圈,建立印太经济合作组织。环南海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各方都有切身利益。中美日等应借助东亚峰会的平台联合设计环南海经济合作。印太经济圈涵盖中美日印澳及东盟等主要经济体,建立一个专门的旨在解决地区各国需求的经济合作组织势在必行。

大开放,中美可借助东亚峰会的平台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有利于各方长远发展的开放格局。尽管在亚太地区经济链接重心次区域化的背景下,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出现离散趋向,但是中美东盟各方都能认识到,从长期的发展来看,亚太地区要保持经济发展活力必须构建统一的开放市场。东亚峰会是一个包含本地区最重要经济体的领导人论坛,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持久性,各方关于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主张都可以拿到东亚峰会上讨论,以渐进方式推动共识的建立。

大融合,中美可通过“面向未来25年的青年交流”战略促进亚太地区人员交流和社会大融合。当前的青年一代基本上都出生于冷战结束后,成长于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他们拥有开阔的思维和包容精神,不受意识形态的桎梏或传统霸权主义的制约。他们既是国家发展的活力源泉,亦是国际交往的友谊桥梁。中美等国在东亚峰会框架下加快以人文合作为主导的互联互通建设,促进各国青年交流,有助于加强彼此社会之间的了解与理解,减缓战略互疑,建立战略互信,促进亚太国家之间的大融合。

大和局,2016年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有一定成果。在冷战结束25周年之际,中美可聚焦东亚峰会弥合分歧,创造合作点,同东盟各方依托东亚峰会推进内外各种力量之间更加长久、广泛和深入的良性互动,推动亚太地区向大和局方向发展。

(本文由翟崑和王丽娜共同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