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贺文萍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习主席新年出访中东传递的信息

2016-02-04

2016年1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埃及和伊朗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开启其2016年的外交首访以及任内的首次中东之行。这次访问是在近期沙特与伊朗矛盾激化,美国、欧盟和联合国等对伊朗制裁取消,以及叙利亚战事正酣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中东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都高度关注此次访问,希望看清中国将在中东扮演什么样的新角色。在笔者看来,习主席五天内对三个国家的密集访问中,虽然签署了众多协议,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但他传递给中东乃至世界的重要信息主要聚焦两个方面:在经济层面,中国要通过“一带一路”做中东经济发展的助推者;在和平安全层面,中国要通过“三不政策”做中东和平安全的建设者。

Middle-East-(1).jpg

首先,中国要做中东经济发展的助推者。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资源丰富,但近年来由于受“阿拉伯之春”所激发的剧烈政治重构和社会转型的影响,经济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甚至衰退状态。如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的沙特、埃及和伊朗三国,沙特因近年油价下跌和参与也门战事,2016年度已出现近千亿美元的财政预算赤字。埃及近两年政局刚刚企稳,却因西奈半岛伊斯兰国分支击落俄罗斯客机等恐怖袭击事件遭遇旅游业寒冬。伊朗则因核问题承受了西方长达36年的经济制裁,刚刚迎来制裁解除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曙光。另外,中东国家虽然油气资源丰富,但普遍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老化,制造业产能不足。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经济发展来巩固近年剧烈政治重构和社会转型后来之不易的稳定。

而中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高速经济发展,已经积累了巨大的工业产能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完全有能力给中东地区带去充沛的工业制品、成套设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丰富的投资。因此,通过以横贯亚欧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来实现与相关区域国家发展项目的对接,重现“古丝绸之路”的商业繁荣,不仅可推动中东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对实现中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此次习近平主席访问的中东三国对“一带一路”倡议均持热烈欢迎态度,三国不仅均为亚投行创始成员,而且还把自身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视为本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如埃及政府近期已启动“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开发计划,将把绵延190公里的运河沿岸建设成为全球性经济区域,作为沟通亚非和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桥梁。沙特也在2016年开始实施新的“五年计划”,力促实现经济多元化。伊朗在核制裁被取消后,更将迎来经济发展的空前机遇。又如,习近平访埃期间,中埃两国还签署宣布了有关“一带一路”的合作备忘录,中国向埃及提供10亿美元贷款,承诺在亚投行框架内推进与埃及的基础设施合作等。

另外,习近平主席在埃及开罗阿拉伯联盟总部发表演讲时还表示,为促进中东工业化进程,中国将联合阿拉伯国家,共同实施中阿产能对接行动,包括设立150亿美元的中东工业化专项贷款,用于同地区国家开展的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向中东国家提供100亿美元商业性贷款,支持开展产能合作;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并提高优惠贷款优惠度;同阿联酋、卡塔尔设立共计200亿美元的共同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中东传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高端制造业等。

其次,中国要做中东和平安全的建设者。众所周知,中东地区国家政局和国家间关系错综复杂,热点冲突不断,常被认为是“大国(外交)的坟墓”。长期以来,美国和欧盟是该地区局势影响力最大的域外大国和国际力量。近年来,随着俄罗斯深度卷入叙利亚内战以及高调军事打击伊斯兰国,普京总统领导下的俄罗斯也开始阔步从军事层面重返中东。比较而言,虽然在中东经济发展、冲突地区重建以及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中国作出了很多积极贡献,但在中东冲突的外交解决方面则较少听到中国声音和看到中国方案。但近年来,中国的中东和平外交越来越呈现出“奋发有为”的积极进取姿态。如对巴以冲突这一中东地区的根源性问题,中国政府在2013年5月分别邀请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华。习近平主席不仅分别会见了巴以双方领导人,亲自做“促谈与说和”的工作,而且提出了中方关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包括:坚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巴以两国和平共处这一正确方向;将谈判作为实现巴以和平的唯一途径;坚持“土地换和平”等原则不动摇;国际社会应该为推进和平进程提供重要保障。今年1月13日,中国政府首次发布的《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中也明确重申了上述四点主张,指出“中国支持中东和平进程,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另外,对持续四年多的叙利亚冲突,中国近年来不仅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身份在联合国以及联合国主导的有关叙利亚问题的多边谈判中积极推动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而且在不久前分别邀请叙利亚政府副总理和最大的反对派组织“叙利亚全国联盟”主席访华,推动双方落实去年底联合国一致通过的叙利亚和平政治过渡路线图决议。

2016年元旦习近平主席发表的新年贺词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这种“不缺席”的外交新理念在此次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东的过程中也有充分体现。如在与沙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不回避中东的冲突问题,并用相当多的篇幅阐明了中国对叙利亚和也门冲突的看法。在阿盟总部发表的演讲中首次明确提出中国中东政策的“三不原则”,即中国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可见,中国虽在冲突解决的外交层面是参与中东地区事务的一个后来者,但并不想急急填补美国撤出后留下的所谓“安全真空”,在参与路径上也不搞“拉一派打一派”的冷战俗套,而是坚持一直以来秉承的中立、客观和不偏不倚的外交政策,以发展求稳定,以合作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