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金莹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副研究员

寻找中美日之间的共同点

2015-05-13

在万隆,安倍终于实现了与习近平的会见。在华盛顿,安倍终于站上了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讲坛。一时间,安倍外交似乎左右逢源。但实际情况远没有如此乐观。

中国发起的亚投行在世界上引起热捧,但独独美国和日本表现出明显抵触。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PP)中国倒是不排斥而且表态愿意加入,但日本却推三阻四,迟迟不能与美国完成实质性谈判。美国和日本的修改日美防卫指针等动作,中国每次都要表达强烈不满。这些中美日关系的缩影,说明三个当今太平洋大国完全互信的时候不多,相互猜疑的时候不少,三方远远没有找到携手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中美日现在对彼此的关注点是什么呢?中国始终念念不忘的是历史责任问题。那就是,战后已经70年了,日本为什么还是不能坦承当年的侵略罪责,不能就给亚太地区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表达歉意,相反还屡屡推脱否认。中国历史悠久,不是一个心胸狭隘、冤冤相报的民族,但其文化向来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认为只有承认历史责任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尤其让中国人不能理解的是,从珍珠港到巴丹死亡行军到中途岛、硫磺岛之战,美国当时也是日本侵略的受害者,为什么今天不但对安倍等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不置一词,对安倍把当年日军强征慰安妇说成人口贩卖活动听之任之,还要纵容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中国感到这样下去,日本重新武装、再次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最终只是时间问题。

在美国看来,则是面对中国的崛起,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对当今世界的主导权,继续当老大。为此,美国提出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但太平洋茫茫浩荡,要遏制中国必须找一个战略支点,最后美国还是确定了日本。为了这个目标,什么历史是非问题,战争责任问题,亚洲受害各国感受问题,美国统统都不予考虑,只要务实,抓住日本遏制中国。苏联解体冷战落幕后,美国似乎经过长时间反复权衡,认准了只有继续利用日本作为桥头堡,才能像当年消解苏联那样最后实现压制中国的战略目标。

在日本眼中,自己才是亚洲无可争议的领头雁,大批右翼至今认为日本是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最早现代化国家,完全不能接受被中国超越的“屈居”地位。但面对与中国此消彼长的力量对比,日本认定如果要保住自己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必须死抱美国粗腿,跟着美国共同打压中国。所以安倍此次在美国国会表现出近乎不顾国体的谄媚,“与敬爱的美国的关系变得如此好,真的非常幸福”,“日本能够有今天,全靠美国的提携”,“紧跟美国,美国到哪里,日本也到哪里”。

这样看来,现在的中美日是美国、日本共同面对中国,是二对一的格局。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如果力量对比、优劣胜负已定,还有什么必要去苦苦寻找最大公约数呢?现在三国交往的生动现实早已超越政治家上述思维定式的窠臼,金融流、物资流、技术流、人员流乃至价值观念的流动,越来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趋势,一家打喷嚏,另一家也跟着颤悠。在这种不可逆转的大势下,闭眼不看现实,孜孜于“密室”之中嘀嘀咕咕,整天琢磨给别人使个绊子、做个圈套的雕虫小技,炮制一些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的小家子气的“政策”,可能一时能起点阻滞作用,但很快将成为历史的笑谈。

所以,今天的中美日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损人难以利己的命运共同体,从这种现实出发,还是要想办法多多地坐下来交流对话,寻找交往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我赢你也赢,我好你也好,一起向前跑。战后70年了,如果还没有这样的智慧和悟性,那这样的政治家真是辜负了他们身后的大国地位及其历史、文化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