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俞邃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对中美首脑会晤之“四盼”

2015-09-21

致力于中美友好的人们,正翘首仰望两国元首的9月会晤。对于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会晤的良好气氛与可能达成多方面协议,有惯例佐证,毋庸置疑。但期待确有升级,那就是能否更加至诚互信,在一系列敏感问题上取得实质性新进展。

ID1483(Xi-Obama-Sunnyland-Summit-2013).jpg

作为学者,念及四点:

一盼互信的根基加厚一些。中美其实都认为,双方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可是分歧点却往往被媒体炒作为“头条新闻”。中方的态度一以贯之:需要互信,值得互信,能够互信。

举例说,中国无论是政界或是学界,都认为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此论并非都是贬义。其中包含肯定美国的综合国力依然超强,赞赏美国在科技创新、服务业和商业管理水平、高等教育体系乃至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均属一流,因而实际上尊重美国世界地位的特殊性,并在多方面接受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只是不赞成霸权主义罢了。

反之,美国对中国,顾虑多,疑心重,生怕中国发展太快,取代自己的老大位置。于是乎,想方设法要给中国制造麻烦。可是麻烦搞多了,又难免伤害自己,因为美国与中国的战略利益尤其是经济联系太过密切了。

正如有人所说,中国这么大,而美国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只是那么几个议题和个别人,使得美国人获得的中国信息片面,削弱互信,误解增多。

唯有增强互信,协议才能牢靠,从而将其转化为切实举措,产生互利成果。

二盼管控分歧的办法切实一些。为了务实合作,管控分歧尤其迫切。管控分歧难度大,却至关重要。中方提出,要以建设性方式管控敏感问题,努力使中美关系更多更好地惠及两国和世界各国人民。

举例说。分歧之一,是南海问题。其实,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并非争议当事方,与中国并没有直接利害冲突。有人就说,美国人关心的也许并不是在争议岛礁归属上的是非,而是担心中国要把美国势力从亚洲赶出去。

如今中国一些周边国家采取“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双重获利战略,不惜离间乃至伤害中美关系。中国有句俗话,别让人当枪使,有人却把美国当枪使。

美国承认在南海没有领土主权声索,实际上美方与中方在维护南海航道开放与安全以保证商贸活动问题上拥有共同目标。中国一贯坚持与南海争议当事方通过直接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并逐渐取得进展。希望美方乐见其成。

三盼对彼此道路的选择宽容一些。尊重自主选择,是起码的国际关系准则。

美国并非全然不信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内心也知道“中国威胁论”之勉强张扬,但毕竟怀有种种顾忌。

英国《金融时报》3月30日发表一篇署名文章,谈到美国在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上西化中国,安全上通过强化同盟与支持中国的争端对手来牵制中国,军事上封锁高精尖技术与武器流向中国,经济上诱导中国进一步推行市场经济,文化与教育上通过人员交流与人才培养对中国进行渗透。这些并非言过其实,值得美国当局检点。

最近还见到一篇民意测验报道。有人说,美国对中国的担忧更多源于对自己有可能走向衰弱的焦虑不安,而中国人追求的不过是在现存规则框架内获得与国家的力量和利益相符的话语权和空间。有人说,不喜欢美国动不动就对中国的内政、人权指手画脚,你美国的人权问题就尽善尽美吗?又有人说,美国唯我独尊,凡不听我的、不与我为伍的、不符合我利益的,都坚决打压。

围堵打压,其实枉然,何不改弦更张?

四盼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步伐坚定一些。第七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成果丰硕。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关于对华政策的大辩论,一些唱衰中国、唱衰中美关系的论调不断浮现。

当然也有有识之士。如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傅立民撰文指出,美中竞争是在两国经济相互依存的语境下发生的。如果中国衰落,我们美国人也会陷入萧条,而不是享受所谓的和平红利。

中美关系已超出双边范畴,日益富有全球意义。现实需要双方围绕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照顾彼此的合理关切,相互学习借鉴,不断克服合作中的障碍。两国应该建立起名副其实的新型大国关系,为处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