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沈丁立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一带一路”不是另一个马歇尔计划

2015-03-16
ID118(one-belt-one-road).jpg

中国两年前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已经取得显著进展。在该计划涉及的欧亚地区,约60个国家表示有兴趣参与。除20多个亚洲国家加入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这个有“一带一路”使命的新金融机构以外,一些欧洲国家为抓住向这个雄心勃勃连通欧亚大陆基础设施计划投资的机会,也表达了加入亚投行的意向。

尽管如此,“一带一路”的推进不是没有遇到挑战。一些人把它看成中国的马歇尔计划,认为它的长期目标是要在欧亚大陆获得地缘政治优势。也因此,“一带一路”也被当成应对美国亚太地区再平衡的经济对策。至少,人们认为中国将发掘“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扩大对辽阔的西部邻国的投资,维持本国放缓的经济增速。如果海上航线受威胁,中国还可以利用这一战略规避潜在意外风险。而且,这一地区在经济上更加依赖北京之后,中国就可以发挥更大的政治影响力。

所以一些人预计,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这一地区会形成新的地缘战略格局。美国最担心由于“一带一路”的出现,它将如何维持在亚太和世界其他地区的霸权。美国对中国主导的亚投行这类机构工具的建立感到不安,并质疑亚投行的透明性。这可能使首尔和堪培拉在加入亚投行时慎之又慎。其他几个国家,如日本和印度,则对中国推行“一带一路”理念的战略意图保持警惕。

例如,日本不会参加亚投行,它怀疑亚投行的理念,因为事实上它一直主导着亚洲开发银行(亚开行)。尽管亚投行和亚开行在消除地区贫困和加强基础设施发展方面可以互补,但东京担心中国领导力的上升会破坏日本现有的地位。印度虽然对在亚洲的领导地位野心不大,但它非常在意自己后院发生的事情。中国去年在斯里兰卡为启动一个港口城项目举办高调典礼,加剧了新德里对自己南亚传统核心地位的担忧。

为打消不必要的疑虑,增加对“一带一路”的理解是很重要的。虽然这一战略被一些人看成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但两者有很大不同。马歇尔计划为的是在二战后帮助欧洲恢复经济,因此它是一个短期计划(1947-1951年)。“一带一路”目的是连通欧亚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速公路、快速列车和海上运输,它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需要通过多边合作投入大量资金。所以,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主宰它的进程。人们不应忘记欧亚大陆的巨大差异,为此“一带一路”即使不是几个世纪也要几十年才能实现。这也给“一带一路”前景增加了大量不确定性。最近斯里兰卡新政府上台并叫停上面提到的港口城项目,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由于存在这些挑战,各方充分理解“一带一路”就很重要。最初的关键,是澄清中国的这一倡议并不是另一个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或者叫欧洲复兴计划,目的是帮助那些西欧国家渡过艰难岁月。通过这个计划,美国既可以控制那里的左翼及苏联集团,也可以为提振本国经济拓展机会。而“一带一路”没有附加条件,合作伙伴之间是平等的,是互惠互利的。该计划将拉近亚洲和欧洲,而不是在伙伴之间制造分裂。

当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想双赢,所以中国不会只付出而不求回报。如上所述,促进欧亚基础设施互联所需要的资金超过了任何一国的财力,所以这必然是一个共同负担、共同分享的事情。而马歇尔计划是在接受者别无选择情况下由美国给予,是欧洲复兴的不平等安排。在全球化时代,美国和中国都不可能是唯一的援助提供方,还有许多其他的外部资金来源,如世界银行和亚开行,以及日本这样的捐助国。任何国家都很难仅仅通过修建一些公路和港口来主导欧亚的地缘政治。

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并没有附带先决条件。马歇尔计划曾邀请苏联和东欧国家加入,但要求它们在经济上作出让步。这也是为什么莫斯科要拒绝,并针锋相对地成立了自己的经互会。中国没有能力自己承担“一带一路”的所有成本支出,它不得不从合作伙伴那里动员所有资源,并与利益相关国分享领导权。

通过在亚投行增加机构透明度,减少中国份额,向外国人提供更多领导职位并采纳国际标准,可以更好地减少猜疑,建立信任。只要一个互惠的跨区域基础设施系统能带来公共利益,同时没有让任何一方独大,这样的项目就没有理由不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