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周波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

中国向西,印度向东

2015-04-21

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中巴经济走廊、中国潜艇在斯里兰卡港口停泊……在印度洋,人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感受到中国的实力。

如果有哪个国家关注所有这些进展,那只能是印度。与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和巴基斯坦不同,这些国家都对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表示欢迎,而印度的态度谨慎又充满疑虑。印度总理莫迪最近出访塞舌尔、毛里求斯和斯里兰卡,很大程度上是为抗衡中国在印度周边日益增加的影响力。尽管与斯里兰卡只相隔一条窄窄的海峡,这却是印度总理27年来首次访斯,对塞舌尔的访问更是34年来第一次。

印度能做什么?首先,中国的参与主要是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其次,印度也可以是受益方。印度自己也参加了中国-孟加拉国-缅甸-印度经济走廊谈判,而且它是亚投行创始成员。这两者都是由中国发起的。

印度最关心与所谓中国“珍珠链”战略有关的安全问题。“珍珠”指的是中国沿缅甸、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建造的海军基地或电子窃听站。自从美国某防务承包商2005年杜撰这种说法后,十年已经过去,但印度洋里根本找不到这些“基地”。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船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参与打击海盗行动六年之久,至今没有任何自己的基地。印度海军也参与打击海盗行动,并与中国海军协同合作,两国在“共享共识、降低冲突(SHADE)”多国框架下与大约20个国家的海军协调行动。2011年5月,印度海军曾帮助营救中国商船富城号,而中国海军也多次为包括印度在内的外国船只护航。

既然无需戒备中国在印度洋的存在,那么应当怎样看待印度提出的如果印度洋不属于印度,则南中国海也不属于中国?换句话说,中国能接受印度在亚太地区的存在吗?

印度政府1991年开始采取“向东看”政策,其初衷是培育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与战略关系,抗衡中国的影响。20年后,这一战略被批评为太表面化,特别是与中国的巨大成就相比。中国现在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是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莫迪总理上台后把“向东看”政策重新命名为“向东行动”政策,希望印度将来对东方不是“看”,而是有所行动。

要想不让印度的新政策变成另一个口号,“向东行动”必须包括中国。中国没有做任何事情反对印度进入亚太地区与东南亚国家进行政治、经济甚至军事合作,如与新加坡举行联合海上军演,或与印尼联合巡逻。事实上,中国和印度都是东盟地区论坛(ARF)和东盟防长扩大会议(ADMM+)成员,两国也举行过多次反恐联合双边演习。

中国唯一担心的,是印度可能被唆使在南海争端中发挥“更大作用”。近年印度似乎在这方面发出了更多声音。2011年9月,印度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在中越两国有争议海床进行钻探。2014年莫迪总理访问华盛顿的时候,与美国发表联合声明提及南海的航行自由。2015年3月,新加坡防长黄永宏请求印度在南海发挥更大作用。

可以理解印度对南海局势的担忧。不管怎样,印度与东南亚有广泛的历史与文化联系,印度50%以上的贸易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但作为一个以不结盟为核心外交政策的国家,印度应该远离中国与某些东盟国家的领土纠纷。根据中国-东盟联合声明,争端只能由有关各方通过友好协商方式解决。对有关中国的争端,印度不应有任何看上去支持东盟声索国的言行。

在航行自由问题上印度也应该小心。这是一个棘手法律问题。中国和美国都同意航行自由,但有不同的解释。中国认为军事行为,如美国海军在中国专属经济区的抵近侦察和监视,不能简单归类为航行自由,而且航行自由不能侵犯沿岸国家的国家安全利益。而美国坚持军事活动属于航行自由的范畴。事实上,印度和中国及巴西、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其他20个国家一样,反对外国在自己的专属经济区从事军事活动。由于中国和印度在这方面观点相似,印度站在美国一边就很令人费解。

印度洋对中国很重要,正如太平洋对印度很重要。作为全球化的结果,很多人认为印度洋-太平洋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应该期待印度洋-太平洋有更多空间让中印两国和睦相处,而不是双方在彼此的“后院”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