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沈大伟 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席格尔亚洲研究中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杰出客座研究员

美中关系迈进一步

2014-11-14
ID38(Xi-Obama2).jpg

习近平主席与巴拉克·奥巴马11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双边峰会,是中美关系向前迈出的可喜一步。虽然在幕后和两位领导人的联合记者会上,紧张气氛仍然存在,但总体上说,通过一天的高峰会晤,双方取得了许多成果。

当然,两位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和邻近的中南海领导人驻地共渡的那几个小时,是高级助手们数月筹备的结果。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7月对北京的访问,以及国务委员杨洁箎11月对波士顿和华盛顿的访问,是峰会取得现有成果的关键。在杨的访问中,国务卿约翰·克里在老家波士顿作东,与杨在轻松气氛下进行了扩展性对话,并一同进餐。这显然对峰会期间达成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合作协议十分重要。

根据协议,2025年之前,美国将把它的碳排放从2005年水平减少26%至28%(意味着它的二氧化碳减排速度要比现在快一倍)。中国碳排放水平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届时中国将力争非碳排放能源的消费占比达到20%(这立即引来即将就任的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的抨击)。

精心的筹备也对峰会期间宣布的其他几项协议起了关键作用:

* 达成科技产品减免关税协议。

* 就信息技术协议(ITA)扩围达成一至。该协议谈判将在世贸组织举行。

* 签署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谅解备忘录。

* 签署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信任措施机制谅解备忘录。

这些是峰会上达成的正式协议。华盛顿还发表了另外两个细化其他领域共性和共识的“简报”,包括:

* 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

* 同意在几个特定领域打击伊斯兰国(ISIS),“阻止外国恐怖主义好战分子的跨国流动,打击恐怖主义融资网络,加强恐怖威胁情报交换,协助伊拉克政府的重建工作”。

* 同意在帮助阿富汗稳定、安全与发展方面进行合作。

* 合作打击野生动物产品非法交易。

* 同意彼此将商业、旅游签证有效期延长到十年。

* 在“加强协调合作遣返逃犯”方面扩大执法合作,加强打击假冒商品的执法合作,阻止简易爆炸装置的流动,打击腐败和跨国犯罪。

* 加快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进度。

* 合作改善非洲发电、供电和能源生产能力。

* 提出出口信贷与粮食安全新举措。

总之,这份通过一天峰会达成的协议与成就清单令人印象深刻。它们是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双方没有像以往峰会那样发表长篇联合声明,详述各自在多个国际问题上的立场,而是在表述各自愿望与成就时更适度,也更实际。过去联合声明中那些高谈阔论,在峰会结束后往往没有实现,有鉴于此,气候变化和两军协议在实践中能否落实,的确还有待观察。

军事谅解备忘录是十分重要的建立信任措施,它不仅有望降低军事意外的风险,也有望减少意外发生后事态升级的可能,同时为未来双方更多的建立信任措施打下基础(双方正在讨论弹道导弹发射相互通报计划)。此前,中方一直坚决拒绝美国签署类似协议的请求。北京(错误地)辩称,只有冷战时美国和苏联这样的对手才会签这种协议。在拒绝谈判或签署此类协议近20年后(可追溯到克林顿时代),中方现在跨过重要的观念门槛,与美国发展建立信任措施。有了这些协议,中国附近国际海域和(美军定期巡逻的)空域如今更为安全。过去一年,两军还加强了交流。也许,两个大国间日益严峻的“安全困境”多少出现了缓和。

“新型大国关系”前景如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断宣扬他所珍视的“新型大国关系”概念和口号,而奥巴马总统在这个问题上仍保持沉默。一年多来,奥巴马和美国政府坚持拒绝正式承认这一表述。美方支持不重蹈新旧大国冲突(即“修昔底德陷阱”)历史覆辙的目标,但让奥巴马政府更感兴趣的是采取切实行动,而不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麦艾文最近形容的“口号外交”。对习近平主席常常用来解释这一概念的某些特定说法,美方也感到不适。据新华社报道,在峰会上,习近平为这种“新型”美中关系提出六个新“重点”,美方眼下需要认真加以研究。

展望未来

不管双方是否同意用某个总体框架或口号来描述关系,2014年北京峰会似乎暂时止住了过去五年很多分析人士以为的“大出血”。2011年,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后,也出现过类似的稳定,但数月后两国关系重返下行轨道,并再次高度紧张。这次会不会往事重现还有待观察。必须承认,美中之间存在许多困难分歧,近年的竞争态势使合作内容失色,但两国政府仍必须竭尽所能管控对抗,缓和紧张局势,努力扩大双方及与其他国家的具体合作领域。美中关系确实存在困难,然而它是一桩不能选择离婚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