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沈联涛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 肖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为什么凉战有可能比冷战更糟

2020-01-07
sheng.jpg

近年来,人们对中美新冷战的担忧不断上升。不过,对这两个大国之间紧张关系的更恰当描述,应该是“凉战”。凉战的特征不是旧式的利益圈子和代理人战争,也不是“保证彼此相互毁灭”的威胁,而是大范围竞争和深度相互联系的前所未有的结合。

即使没有标志着冷战的核毁灭威胁,这场凉战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双输”,尤其是在美国或中国相对另一方开始占上风的情况下,失败者很可能鲁莽行事,把对手也拉下水。但出现“一输一赢”甚至“双赢”的结果也不无可能。无论发生什么,其影响都将波及全球。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2018年夏天发起的这场仍在进行中的贸易战,就是凉战动态的一个直接的例子。虽然苏联是封闭的经济体,但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如今已经成为与美国、德国并驾齐驱的全球三大供应链枢纽之一。

考虑到中美经济的深度互连,无论是两国之间还是与世界其他地区,如果贸易战得到解决,那么各方都会获益。这也是为什么要说最近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是个好消息。

但接下来的一步还在未定之天。如果协议失败,冲突继续升级,美国和中国就有可能采取行动,断绝直接的联系。然而,鉴于打破全球供应链有难度,美国和中国还会保持着间接联系。因此,虽然世界经济将被重塑,每个人都会因为贸易摩擦增加而付出额外代价,但形成完全独立、相互竞争的贸易体系,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不幸的是,贸易也许是唯一不会发生全面战略竞争的领域。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美国和中国似乎越来越喜欢冷战式的零和策略,这或可引发一场范围广泛且极其浪费的双边竞赛,涉及从国防和创新,到金融和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

与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一样,这类竞争会导致出现加勒特·哈丁所说的“公地悲剧”,即人们过度使用可以得到的资源,而不顾及对社会(包括他们自己)的负面影响。那些被美国和中国用来进行全方位竞赛的资源,以及其他国家为适应这种新战略环境而不得不投入的资源,将使国际贸易和投资所创造的价值相形见绌。

例如在技术方面,中美竞争将导致出现两个独立的创新生态系统,每个系统都有不同的标准和核心技术。这将大大增加研发成本,加大具有破坏性的系统中断的风险。经过数十年全球化之后,这不啻一种代价高昂的倒退。

这种分裂也会削弱全球治理。已经剑拔弩张的多边机构——比如易受攻击的联合国、IMF和WTO这三个机构——将不再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发挥作用,这将破坏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全球经济的其他屏障,如支付系统,同样也会崩溃。

为了避免出现这类后果,美国和中国必须采取措施建立信任,加强合作,完善政策约束。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必须在所有问题上达成一致。相反,就像中国谚语说的,“不打不相识”。它们必须礼貌而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同时诚实地维护各自的底线。

例如,美国有必要同意不挑战中国的基本增长模式、政治体制或根本的意识形态。这将意味着限制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2018年主张的针对两国关系的“全政府”策略(而他却指责中国采用这种策略)。战略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并非所有工具或话题都是公平游戏。幸运的是,有迹象表明,至少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已经认识到中国的意识形态红线。

这不是说中国没有任何让步,或者不愿意做出让步。按照美国的要求和自身的长期结构改革目标,中国正致力于继续开放其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有活力的城市集群,如大湾区,就是为了支持这一努力。采取措施促进可持续性、减少腐败、精简机构、解决不平等问题,也是为了这一目的。

中国还通过参与多边框架和协议,如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美国正退出该协定),表现出在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方面进行合作的意愿。中国还利用自己的财富投资于创新,支持他国的发展。

而凉战有可能破坏这些努力,因为面对谈判桌上的美国,中国首先要加强自己的地位。这意味着要确保美国短期行为造成的中断不会对中国构成长期系统性威胁,即便会伤害到全球经济。

中美之间正在展开的凉战远不如冷战那么刻板。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它的副作用,需要双方都认识到,在一个互通互连的世界上,加强自身地位的努力如果破坏了全球稳定与活力,就会变成弄巧成拙。贸易战使这一教训尤为突出。不幸的是,几乎还没有理由认为这个教训已经被汲取了。

全文翻译自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标题“Why a Cool War May Be Worse than a Cold One”(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