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张茉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在贸易战与谈判中重塑中美关系

2019-02-26
b.jpg

中美贸易战的重要转折点,是去年12月G20峰会期间两国元首达成90天“休战共识”。这一共识引领中美朝着化解矛盾的方向前进。自2018年2月至今,中美共进行了七轮高级别经贸谈判,如此高频度的密切磋商意味着当前的中美贸易战正进入关键阶段。

二战以来规模最大、涉及3600亿美元商品的中美贸易战已经开始显现后果。WTO最新数据显示,当前全球贸易增长指标为2010年4月以来最弱,一系列警示信号已经出现:出口订单下降、国际航空运输量下降、汽车制造和销售下降、电子元件等的贸易额均出现下降。在全球经济共振复苏减弱情况下,中美紧张关系对当前及未来全球经济影响的边际效应会急剧放大,严重冲击全球生产链、价值链以及全球贸易体系的运行。

中美经贸关乎世界的现在和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对两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及繁荣具有特殊重要性。经贸关系与军事、安全和战略等“硬政治”不同,它天然带有合作特征。从相互依存度看,中国每年约有1/5的产品销往美国,而美国总进口中约有22%的产品来自中国。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7311项商品中,大量商品严重依赖中国,部分商品甚至中国是唯一的进口来源。中美经济无法彻底“脱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美以及全球都有让贸易战偃旗息鼓的内在驱动和利益诉求。

从中美经贸磋商释放的信号来看,谈判的焦点已经发生了转向,从最初的贸易逆差问题转向强制性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开放、政策性补贴等结构性问题,中美经贸谈判议题的广度和复杂程度也超出以往。短期不必悲观,长期不可过于乐观。当前,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加强使得中美签署谅解备忘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然而双方要最终达成全面一致的框架协议仍存较大难度。

一方面,中美双方的期待和衡量标准并不对等。美方对中国开放市场的承诺仍然抱有怀疑,中方则怀疑美国的目的并非公平贸易。双方对于“开放市场”的承诺似乎很难达成根本一致,在结构性问题和执行方面也仍存很大分歧,而这些结构性分歧的背后则是中美规则的差异及经济发展模式的竞争。

另一方面,贸易之争存在演变为长期博弈的风险。当前中美正进入一个“更具竞争性时刻”,这种竞争紧张关系覆盖各个方面,不仅在经济领域,还将出现在军事、地缘政治、高科技等领域,从而使贸易之争演变为一种长期博弈。从当前美方希望中国政府对与美国有竞争关系的先进制造业投资(包括飞机制造、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加以限制,并有意设置高科技屏障来看,横亘在中美之间最大的风险恐怕是被外界解读的中美陷入“科技冷战”的漩涡。

3月1日(特朗普暗示有可能推迟)将成为贸易战停战还是升级的最后期限,未来中美经贸关系何去何从?就长远而言,中美需要对两国关系共同给予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明确定位,形成处理问题的标杆和基准,确保两国关系不出现根本性、方向性的逆转。谈判和协议解决不了中美之间的所有问题。中美需要对这一世界上最重要,但也是最复杂、最难驾驭的双边关系进行重新定位。

应在贸易战与谈判中重塑中美关系。然而,这种关系是克林顿时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是特朗普政府定位的“战略竞争对手关系”,还是中国提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选择和平竞赛,还是选择全面对抗?无论如何,中美都应该是竞争性博弈,而不是双输的对抗性博弈。中美依然需要把经贸关系视为最重要的共同利益加以维护和巩固,在涉及各自核心战略利益底线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战略稳定框架,推动中美关系由向建设性合作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