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腐败与新丝绸之路

2018-10-18
f.jpg

腐败在中国历来很普遍。正如中国央行2011年的报告所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8年期间,仅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高管就从中国攫走差不多1230亿美元。因此不奇怪,自2012年掌权以来,习近平主席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反腐运动,承诺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甚至是党员内部的“违纪行为”。

截至2018年8月,反腐运动已经抓了254只“老虎”(高级官员)和2447只“苍蝇”(低级官员)。按照官方的判决声明,这些被定罪官员贪污或滥用的资金资产总额达到13160088581元人民币,相当于近20亿美元。

中国领导层遏制腐败的手段与中国的许多政府项目一样规模可观,从授权一个强大的全新反腐机构——国家监督委员会,到审讯任意的政府雇员并拘押长达六个月而不许见律师,再到试行社会信用体系,确保中国公民、私人企业、公职人员和国家机构遵守规则。即使这样,习近平看来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最近的排名中,“透明国际”将中国排在其清廉指数的第77位。不少批评人士质疑这类指数是否是评估各国反腐进展的有用工具,但不管在国际上的腐败排名如何,贪腐现象在中国依然司空见惯。

所以,在欧亚大陆尤其是在中亚地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项目的同时,中国领导人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推动良好的治理,打击腐败现象。北京重振古代丝绸之路的旗舰计划不仅有可能成为中亚窃贼式统治精英侵占公帑的牺牲品,而且,中国企业本身也可能有意无意地助长该地区的腐败行为。

中国没有禁止中国公司在国外从事非法活动的法律。因此,某些爱冒险的中国公司选择了以非法或半非法的方式在国外经营业务,这显然不符合负责任的外国投资的标准预期。转而,人们透过中国企业认为是中国在助长社会的不公,即使它是无意的间接的。这又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中国根深蒂固的负面感观。

就在不久前,2018年4月,吉尔吉斯斯坦小镇Kazarman的居民纵火烧了一个金矿加工厂,并向前来维持秩序的警察投掷石块。这个建设中的工厂是由一家中国公司开发的。吉尔吉斯斯坦北部的Kara-Balta镇和Orlovka村也发生了类似事件,当地有中国投建的一家炼油厂和一家金矿厂。一般来说,中方投资者与当地社区爆发冲突的根源主要是人们不满中方的投资不透明、劳资纠纷、环境问题和腐败指控。

不过,引起当地民众最强烈共鸣的还是中国企业的腐败,它不仅仅是发生在资源稀缺的地方。2018年1月一座火力发电厂发生故障,导致伊萨科夫和萨特巴尔季耶夫这两位前吉尔吉斯斯坦总理因涉嫌贪污而被拘留调查。他们面临为中国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利益游说的指控,这家公司曾赢得3.86亿美元的电厂现代化合同,而项目本身获得了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贷款支持。两年前,也就是2016年4月,由于卷入涉及一家中国建筑公司1亿美元公路建设项目的腐败指控,当时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理萨里耶夫不得不下台。

这类趋势也许会削弱“一带一路”倡议的良好意图。那些项目有可能成为势力集团新的租金来源,成为当地社会断裂的一个原因。时至今日,中国在中亚地区公众眼里已经成为了大恶人。2016年3月在哈萨克斯坦发生的动乱证明,即使这样一个中亚国家也在竭力遏制本国民众不断上升的恐华情绪。

中国在中亚的参与大多局限于主要是让中国承包商获利的贷款,而这只会让反华负面情绪有增无减。当地居民的这种担心似乎与项目的实际规模并不一致。哈萨克斯坦2016年3月发生的动乱表明,在公众看来中国农民和商人是对哈萨克斯坦主权的最大威胁,尽管当时中国仅租赁了9950万公顷出租耕地中的282公顷。

说到底,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究竟有没有能力让中亚感受到自己是“命运共同体”呢?中国尚未在本土赢得反腐斗争的胜利。然而值得称道的是,中国领导人坚持对腐败“零容忍”。中国是否能在新丝绸之路沿线保持这种政策呢?到目前为止问题仍然多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