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中国与中东欧合作:开局良好,前景存疑

2017-12-12
S2.jpg

过去十年里,中国在中东欧地区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因为通过发展贸易关系,增加中国投资的流入,以及中国企业近来在中方贷款支持下实施基础设施项目,这个国家给当地带来了经济利好。中国确实正在该地区不断推进,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去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额(从2010年的439亿美元)增加到587亿美元,中国在中东欧国家的投资累计超过80亿美元,涉及机械、化工、电信、新能源等产业。这些趋势,连同上周中东欧16国与中国的16+1峰会,引起了西方外交官、学者和媒体对中国不断发力及其对欧盟乃至全球潜在影响的关注。

中国与中东欧加强合作是一个新现象,但并不出人意料。一方面,全球经济转型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使中国对包括欧盟在内的发达地区兴趣日增。在这里,中国可以从欧盟的核心与外围分工中获益良多。对中国来说,中东欧代表活力、较发达和经济不饱和,是出口扩张的新前沿和欧洲的新切入点,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而且与西欧邻国相比,这里政治悬念少,经济投诉少,保护主义壁垒少,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也少。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对来自中国的商机更加开放,特别是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后,它们希望减少对西方(欧洲)市场的经济依赖。由于追赶西欧的速度低于预期而产生失望,以及现阶段本地民粹主义趋势加剧,这些国家于是转向了东方。

诚然,中国与中东欧的关系正在加强,但不能就此认为它是影响世界政治或经济的有战略影响力的联盟。理由有若干。

首先,与中国在全球或发达地区的经济存在相比,它在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影响相对较小。中东欧国家高度依赖与发达国家、主要是欧盟成员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而中国的份额很小(虽然在增加)。从中国的角度看,仅就与贸易或投资有关的统计数据,中东欧地区也远不是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拿欧盟内部来说,去年德国、英国和法国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而中东欧地区还不到5%。

其次,如何与欧洲甚至中东欧做生意,中国还有许多东西要学。在中东欧第一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尝试时,中国试图照搬在东南亚或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一套做法,而不考虑欧盟规则条例或标准的不同,它们有时是非常严格的。因此在中东欧,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FDI)与基础设施项目之间会出现有趣的错位。虽然大部分FDI投向作为欧盟成员的中东欧国家(16个中的11个),为的是利用技术熟练但相对便宜的劳动力,并让当地组装或生产的产品贴上“欧盟制造”的标签,但基础设施项目却更多落到了非欧盟中东欧国家(16个中的5个),在那里严格的欧盟规则是不适用的。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铁路长期计划就很好地体现了后一种状况,这条铁路将由中国建设者建造,主要利用中国的贷款。塞尔维亚方面很乐意开始施工,而匈牙利方面还在等待欧盟委员会的批准。

第三,中东欧地区自身也是深化关系的主要障碍。该地区国家之间有利益上的争夺,对它们的期待有时未免过高,而且它们缺乏如何与中国和中国公司打交道的适当知识。此外,中东欧方面没有针对16+1合作的积极措施、计划或战略,各国在峰会前也缺乏协商。这16个国家只是等待中方提供或提起倡议,而没有拿出共同意见并利用区域的协同作用。

一些西欧人担心,中国可能利用在中东欧地区的影响力,阻挠欧盟在某些方面实施共同的对华政策。但实际上,中国的影响力远不是决定性的。现阶段,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更像一段新感情,有共鸣,甚至有共同兴趣,已经约会一段时间,但还不知道能从对方得到什么。不过它们无疑意识到了未来的潜力。开发这种潜力需要双方慎重行事。如上所述,从经济上讲,中东欧的真正利益是不拿它与欧盟的关系冒险,因此这意味着,中东欧国家加强与中国的往来或许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