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为何美国针对中国的网络制裁将收效甚微?

2015-09-07

在习近平对美国的国事访问期间,网络安全和网络间谍将是两国首脑优先讨论的话题之一,尤其是考虑到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不断升级的措施。去年,美国司法部根据网络安全公司Mandiant的指控,起诉五名隶属于上海某部队的解放军军官多年来系统性实施了窃取工业情报的活动。如今,据称仍是来自中国的黑客窃取了近年来所有申请过美国政府安全通行许可证人员的高度敏感数据。在这一事件曝光后,奥巴马政府宣布对从事经济间谍、窃取知识产权或参与破坏性网络攻击的中国公司和个人予以制裁。

考虑到即将开始的美国总统大选初选很可能持续对中国政治展开批评,展示这种姿态在美国国内政治中的意义显而易见。如果共和党总统竞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说了算的话,招待习近平的将是麦当劳汉堡,而非传统国宴。但不那么清楚的是,这些政策究竟想实现哪些目标,以及这一方式能否奏效?

最根本的问题是,这些政策旨在避免的损害非常难以准确界定。虽然一些公司对自己的敏感信息持续面临盗窃威胁感到非常恼火,而且他们也有理由这样,但目前却很少有令人信服的案例说明被窃信息是如何被用来损害他们利益的。个中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公司持有的知识产权都不同程度地公开,例如专利申请就要求对受保护发明加以详尽描述。其次,消化这种信息是困难的,可以试想,让一个新厨师仅根据经验丰富主厨的简单笔记复制出米其林三星菜谱,是有多困难。即便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之后,这个新厨师成功复制出菜谱,他(或她)也仍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做出有全套同等质量菜式的大餐来。从这一点来看,盗取技术情报的活动对被盗公司来说或许是个福音:有理由相信,把重在“吸收”作为创新模式,将阻碍中国公司管理架构和软技能的发展,而这恰是能令它们成长为真正全球领袖和跨国公司真正对手的关键所在。民用航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尽管中国的确从全球各国拿到了顶级技术,但其研发的第一架飞机ARJ-21如今已经落后于时间表八年,未能运送过任何一位付费旅客。第三,即便损害可以被明确界定,目前也有充足的法律手段来应对,特别是知识产权法,此外还可以启动犯罪调查程序。除威慑以外制裁还能起什么作用呢?

另一大挑战是,这些制裁措施似乎都源于一个假设,即在网络空间存在关于国家行为的明确而普适的规则,而中国破坏了这一规则。显然,这种规则并不存在。他们还进一步搞混了已经相当难以界定的美国政府否认参与过的商业间谍行为与更传统的政府间情报搜集行为的区别。当然,政府保护本国企业利益免受他国政府侵犯的做法既正确也政治合理。面对越来越多不利证据,也不应该让中国脱罪。但鉴于无法证明存在严重损害,在网络领域寻找共同的优先项和挑战就显得相当迫切和必要。中国和美国在打击从金融欺诈到儿童色情的网络犯罪方面面临共同挑战。对因特网域名管理权威机构ICANN管理架构的改革,只是互联网技术与治理变革的一方面,这对确保互联网持续发展是必要的。不过,在可预见的将来,竞争而非合作依然是常态。

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关于政治声望的问题。与早期的核技术一样,信息技术的领导力如今已成为根本的全球实力的标志。从意识形态上来说,中国共产党努力将技术发展描绘成其政治规划的成果,而美国人则相信自己的技术能力源自其独有的对自由和创造力的追求。两个国家都希望自己来定义全球互联网发展规则,而方式几乎完全相反。同时,最重要的是,两个国家都视对方为未来财富和安全的最严重威胁,这使得在国内开空头支票或在国际上死缠烂打有了政治上的好处。不过,颇为讽刺的现实是,两个国家在经济上仍然互相依赖。换言之,它们需要找到一种更巧妙的方法,明白21世纪的治国之术往往伴随虚伪与摩擦,因此分清轻重缓急尤为必要。否则,网络问题仍会是两国关系中的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