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李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为什么太空能够成为中美合作的下一个机会

2019-02-01
a.jpg

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陆,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今年晚些时候,中国计划发射更为先进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该探测器预计将能实现采集月球样品并返回地球。

“嫦娥四号”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的重大进展。中国正一步步接近太空员登月的目标,成为全世界第二个完成这一目标的国家。近50年前,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实现了人类登月,迈出了人类文明的关键一步。但是,在1972年后,人类再也没有登陆月球。阿波罗计划仅仅服务于美苏太空争霸,当美国已经确信赢得这场竞赛后,探索更广阔太空的野心就被放下了。

阿波罗计划并没有带动世界各国探索太空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除了美苏之外,当时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承担太空探索的巨大成本。在相对落后的科技条件下,太空探索是一项极为昂贵的项目。即便对于美国而言,这一项目也难以长期延续。1969年搭载“阿波罗11号”飞船的“土星五号”火箭一次发射的成本就高达近4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全部预算。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无力参与太空探索,更不用说登月计划。

50年后,情况有了根本性的区别。如今,太空探索已经不再是超级大国的特权。除了美国、俄罗斯、中国之外,印度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目标是在2022年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借助不断进步的制造技术和新材料技术,航天发射的成本在不断下降。美国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多次成功发射可回收火箭,该公司每公斤发射成本降至2000美元以下,是航天飞机发射的1/10。印度、中国的发射成本降至每公斤5000美元以下。

太空探索环境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3D打印技术的逐步成熟。3D打印在太空探索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宇航员可以在太空站制造零部件,减少航天补给次数。未来,3D打印将在月球建设永久性太空站上发挥巨大作用,月球上的土壤将成为宇航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上述技术进步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新的太空热。特朗普上台以来,重启了美国的登月计划,目标在2033年将人类送上火星。以太空探索公司、蓝色起源为代表的私营太空公司也蓬勃发展,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竞争者。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太空站和火箭发射平台将成为人类探索更广阔太空的关键,而这一目标正在一步步接近。

在“嫦娥四号”任务成功后,多数美国媒体对此给予了积极评价。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在推特上发文表示祝贺,称“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成就令人印象深刻”。据中方披露,两国科学家在此次任务过程中进行了密切沟通,美方将该国的环绕月球卫星有关信息告诉了中方,中方也及时把“嫦娥四号”着陆经纬度、着陆时间告诉了美方,希望由美方的卫星来观测登陆过程。这种互动与当前中美两国在其他科技领域的紧张关系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蕴含着中美两国在太空领域合作的机遇。

中美在太空领域并不是零合博弈,能够形成双赢的局面。虽然中美太空技术有了巨大进展,但两国对于太空的开发和利用仍然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两国尚没有足够能力在太空建设永久性太空站,更不用说在月球建站或利用小行星资源。中美在太空领域开展合作能够降低两国开发太空的成本,从而让两国能够实现更加进取的目标。

中美太空合作能够带动更多国家参与太空开发,而不是让其他国家陷入选边站的难题。冷战之后,国际太空合作呈现上升趋势。1998年发射的国际空间站由美国、日本、欧洲、俄罗斯、加拿大、巴西六方合作运转。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GPS系统(美国)、北斗系统(中国)、GLONASS系统(俄罗斯)、伽利略系统(欧洲)也相互弥补,为用户提供最精确的定位服务。一旦中美能够开展大型太空项目,其他国家也会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促使人类开发太空迈入新阶段。

中美太空合作能够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两国民众带来现实好处。太空探索能够带动一系列的太空产业,包括太空工业、太空农业、太空资源利用、太空能源、太空旅游等等。上述产业能够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推进工业技术的进步,解决气候变化、能源枯竭等一些全球性难题。太空产业带来的新产品、新服务能够改善民众的生活,给两国带来社会更加进步的精神。

征服新的空间带来希望,有利可图促成合作。当前的中美太空合作符合这一正面逻辑。50年后,中美在太空领域的争先恐后与50年前的美苏太空争霸有着不同的时空背景,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看待两国竞争更为理性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