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交流
对话的“礼物”2025-07-01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会
在香港参加“中美艺术对话”期间,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接受了中美交流基金会总裁周建成的采访,反思了在中美互不信任日益加深的时代,艺术如何成为难得的交流空间。田霏宇分享了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像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这样的美国艺术家为何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以及自己的跨文化生活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共同创作而成为一份“礼物”。
跨越太平洋的数字机遇2025-04-24
马克·维茨克(Mark Witzke)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1世纪中国中心分析师、特邀学者
小红书等数字平台正在促进中美用户、内容创作者和名人之间的全新互动,在面对面交流日益减少的背景下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机。尽管存在政治紧张局势和监管障碍,但数字空间正逐渐成为两国重要的交流桥梁。
DeepSeek引发AI边界之争2025-03-31
金培力(Philip Cunningham) 独立学者
围绕DeepSeek的争论清楚地说明政治民族主义正在如何扼杀技术进步。虽然一些人推动人工智能领域“脱钩”,但专家警告说,限制合作可能破坏创新。我们必须在国家安全与开放推动技术进步的思想交流之间求得平衡。
中美需要更多学术交流与合作2025-03-24
孙成昊(Sun Chengha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2025年慕尼黑青年领袖
张雅智(Zhang Yazhi) 外交学院美国研究中心科研助理
从过去美国两届政府相关政策看,美国并没有珍视两国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积极作用。随着部分交流与合作项目受阻,中美学界了解彼此的渠道将愈发局限,长此以往只会增加误解误判风险。
中美两国必须保持民间联系2020-12-28
裴敏欣(Minxin Pei)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教授
稳定中美关系仍是当选总统拜登2021年议程中的头等大事之一,但要做到这一点双方必须恢复互信与合作。新一届政府应力求恢复文化、教育和人文交流,以修复多年来的结构性破坏。
作茧自缚的政策2020-10-13
李成(Cheng Li)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麦瑞安(Ryan McElveen)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副主任
由于中国的所作所为让华盛顿感到担忧,也促使美国政府调整政策,两国精心编织的文化教育交流网正面临破裂危险。但代价将远远大过收益。
